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七日談(香港篇)/溫不增華 寒不改葉 ──懷念我的公公程思遠\何冀平

時間:2025-08-23 05:02:03來源:大公报

  圖:位於廣西賓陽縣的程思遠故居。/網絡圖片

  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也是程思遠先生陪同李宗仁先生回歸祖國六十周年。程思遠就是在一九三八年抗日戰爭中,結識當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那是他第一次接觸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從此開始了他與中國共產黨半個世紀的交情。

  程思遠出身廣西,從北伐革命軍文書做到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的機要秘書,一九四九年後定居香港,一九六五年促成李宗仁回到祖國。他不僅是政治家,還是出色的社會活動家,他喜歡讀書、寫文章、曬太陽,且深諳養生之道。

  程思遠是我的公公,原來我叫他「程伯伯」,因為他與我的父親同為李宗仁先生的部下,從小我就認識他。公公身高七尺,相貌堂堂,風流瀟灑,衣着講究,頗有風範。雖然出自廣西鄉村,但年幼有志,以鄉試第一名考取國民革命軍文書,從此走出家鄉,憑自己的努力,從文書做到國民黨高級長官,後赴歐洲攻讀,取得博士學位。

  公公的口才與文章一樣精彩。最為人樂道,傳為美談的是這件事。當年,公公五上北京,兩赴歐洲,冒着生命危險,促成並陪同李宗仁先生回到祖國,轟動世界。李宗仁在機場的一番由衷的即席講話錚錚有聲:「自誓有生之日,即是報效祖國之年,耿耿此心,天地可表。」肺腑之言浩然之舉,感動了無數海內外炎黃子孫。回國幾天後,他們一行人正興致勃勃地參觀一家工廠,突然接到通知,毛澤東主席要接見。一行人來到中南海,毛澤東在新修的游泳池旁的休息室接見他們。毛主席一見李先生就笑了,大聲說,「哈哈,德鄰(李宗仁字德鄰)先生,你這次回來是『誤上賊船』哪!」李宗仁不禁一怔,一時語塞,不知怎麼回答,身邊的公公馬上接口說:「我們是搭上慈航,渡登彼岸了。」毛澤東不禁注意地看了看他,笑了。這個被他稱為「久聞大名,如雷貫耳」的程思遠,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公公生性達觀,為人機敏、幽默,且特別有急智,是社交場上出色的活動家。不論是國家國際的大場合,還是同儕友人的小聚會,凡有他在絕無冷場,一句恰到好處的言語,能令峰迴路轉別開生面。他健談,但不炫耀,調侃,絕不失禮,玩笑,恰到分寸,君子之風泱泱坦蕩。他隨和真摯,常說:「無事不可對人談,無話不可對人說,與人交往要肝膽相照,以誠為本。」上至中央領導,下到工作人員,乃至司機、警衛,都喜歡他,敬重他。

  家中有兩多,一是朋友多,時常賓客滿門,台灣、香港、國際友人;政治、文學、藝術,專業人士,舊友新知,家中常常招待八方來客。公公不抽煙不飲酒,但對三餐有要求。早餐,是他自己做,烤好麵包,塗上厚厚的黃油芝士,從來不怕膽固醇和油脂。家中廚師是北方人,在婆婆的指導下,學會了做廣東菜,煲的廣東湯、蒸魚、南方小炒頗有風味,合公公口味,也是友人們平日少食的港式家庭風味。吃過飯,朋友們就會到客廳喝茶、咖啡暢談,公公引經據典談笑風生,他聲音洪亮,自譽「金玉之聲」。

  二是家中書多。但凡有作為的人,讀書多記性好,公公也一樣,過目不忘。有一次,他趕寫一篇文章,需要核對一個人名,他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書交給我,讓我幫他找,我翻過書沒有找到,他說一定有,馬上自己來找,果然找到,使我自慚疏忽大意。他的書法自成一體,常有人請他題字,他都樂於成全,如果是對方自己選詞句,他要查找來源,確保準確無誤。他一直謝絕機關委派秘書,文章講稿自己寫,凡事親力親為,他的這些長處,是天賦,也是後天的自我要求。

  他博學多聞,連毛澤東主席也說他「博覽群書,學問深」。他最喜歡看書、讀報,家中除了必要的傢具,都是書。客廳一隻單人紅皮沙發,是他最喜歡的地方,大多數時間他都靠在那裏,把腿搭在前方的茶几上看書看報,家裏有許多份報紙,他最喜歡的是《參考消息》。不論外面多麼吵,有什麼干擾,他都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晚年他最常讀的書是《資治通鑒》,邊看邊做批註,書上密密麻麻寫滿感受和思考。他看書非常仔細,常有新發現,有一次他叫我上前,指着書讓我看,說是找到了楊貴妃的家鄉出處。公公留給我們最多的遺產是書,有他的親筆撰寫、有中外名著和難得的經史資料,至今堆滿一間房,這對於我,一個以寫作為生的人,如同萬貫家財。

  有一件事,對於作為創作者的我記得十分清楚。一九八七年是「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五十周年,中央舉辦紀念抗戰的系列活動,廣西電影製片廠籌拍反映台兒莊大捷的影片《血戰台兒莊》。抗戰期間,公公作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辦公室秘書,親歷了台兒莊大戰。他對這部影片非常關注,從劇本創作到攝製,提了很多寶貴意見,並提供了大量歷史資料。影片攝製完成送審時遇到不同意見,有些意見不同意此片上映,公公應邀參加審片會,因為我的專業,也帶我隨行。觀影之後,所有眼睛都看着他,等着聆聽他的意見,他嚴肅鄭重地向有關領導和審片方提出自己看法,肯定這部影片符合歷史事實,應該上映很有意義。他的堅持得到中央領導支持,《血戰台兒莊》得以在全國上映,影片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公公是有原則的,該堅持的絕不妥協、模棱兩可。

  公公有一套養生之道,夏天去北戴河游泳,平日在家中院落曬太陽,腰不彎背不駝,三餐定時,以九十七歲高齡辭世。他說,自己一生經歷了晚清、民國、新中國,親身參與抗日戰爭,見證侵略者的失敗,人民的最終勝利,他目睹舊中國的崩潰,親歷新中國的崛起,他以無黨派愛國人士身份參政議政,為愛國統一作出終身貢獻。

  我的先生出生在香港,隨父親全家從香港返回內地時才十三歲,如今已是七十有餘。在此舉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之際,懷念我的公公父輩,學習他的品德,以我手中一支筆,以我們的餘熱,投身他未竟的事業,不負他的所託所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