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服裝為教學服務/小 冰

時間:2018-06-27 03:17:01來源:大公網

  記得當年羅慶琮校長說過一句話「校服要為教學服務」。

  豈止是校服,除了校服,香港培僑書院還有洋裝日、唐裝日。過洋節穿洋裝,過中國節穿中國裝。在服裝日裏,全校師生穿出精彩。

  好比說二○○八年慶祝中秋節的那一天,全校千多號人,大人小孩各穿各的款式,長衫馬褂、對襟旗袍、古典裝、五四學生裝、改良型中山裝、少數民族裝,全是中國味。有男生頭戴民國風格的瓜皮帽,後面吊一根長辮子;有女生穿藏族裝、蒙族裝、維族裝、彝族裝。單單是漢族裝,就有寬袖的、窄袖的、無袖的、緊身的、立領的、袖口領口滾邊的。面料有真絲的、錦緞的、棉麻的、化纖的。有的學生把繡花鞋、圓口布鞋也穿來,當然皮鞋、涼鞋、波鞋也無妨。

  這一天,從校長到老師再到同學,個個都是服裝模特兒,有些人把唐裝與牛仔褲結合,與燈籠褲結合,與長靴結合,與七分褲、八分褲結合。人夠多,從一年級到十二年級,沒有想不到的,也沒有穿不出來的。思維夠多元,整個校園就是一個大型服裝博覽會。

  穿不同的衣服,幹同樣的事情:老師照樣抱着教具和書本去教室,學生照樣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上課。過一個中國節,學生們增加了對中國民族和民族服飾的了解。知識來自課堂和校園,也來自親身的體驗,自然得來,不經意地收穫,輕輕鬆鬆,印象深刻。

  那天在走廊裏,一位女生迎面走來,她穿一件維吾爾族的連衣裙,配上那身段和長相,看上去很窈窕、很淑女。我對她笑,表示讚許,她也回我一個淡淡的笑,看似沉浸在愛美的心情裏。我們擦肩而過,擦肩之後她又回轉兩步,站在我面前,攤開雙手,問:「老師,好看嗎?」我說:「你真漂亮啊!」聽了這話,她優雅地轉一個圈兒,裙幅隨風擺動,燈籠似的鼓起。之後她接着說:「我爸爸去過新疆,他說維族人能歌善舞,典型的舞姿是這個。」她一邊說,一邊將兩隻手一上一下地放在胸前,扭起脖子來。脖子扭得不太嫻熟,表情卻大方、自然、順眼,是培僑書院學生們的範兒。

  那天是我第一次經歷學校的中國節。頭一天,科主任曹建偉老師對我說:「明天別忘了穿傳統的中國服。」於是放學後我去旺角,在女人街買了一件立領的媽媽衫,短袖提花,大紅大綠,對襟靠右開。最令我欣喜的,是那幾對蝴蝶結盤扣,用布條盤成,畫龍點睛,起到異曲同工之效果。記憶中那是我穿過的、最為鮮艷的衣服,那天我特別放得開,藉此機會過了一把癮。

  連師生們穿什麼衣服都考慮到了,這是一項貌似閒散,其實很進取的活動,還避免了形式上的操練。一環接一環,環環入扣。慶祝一個中國節,猶如給學生們上了一堂活鮮鮮的中國民族服飾文化課。我琢磨,多年後當孩子們聚在一起開同學會,或許他們就順便聊起那一天,「你穿什麼我穿什麼」、「誰和誰特別吸引」、「那天我才知道,中國竟有這麼多民族」。

  過一個節,民族知識大為增長,說不準未來哪個服裝設計師的靈感,就啟蒙於那一天吧!哪裏只是服裝設計師,還有工業設計師、建築設計師、畫家、藝術家、美術老師、社會學家等。

  人生要經歷很多很多的事情,有的記住了,有的記不住。學校的中國服裝日,師生們一定難以忘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