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時,二○一八俄羅斯世界杯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三十二支球隊在十一個城市展開為期一個月的賽事。當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是德國,剛與墨西哥的對賽負○比一。在一片「爆大冷」聲中,筆者卻一點都不感到意外,除了前鋒仍見高美斯外,德國隊的主力大部分是來自拜仁,而拜仁的入球主要是來自波蘭的羅拔利雲度夫斯基,並非德國球員。
現代足球世界不能再與以前來作比較,不是因為什麼衛冕「魔咒」的再現,而是畢竟球員都是血肉之軀,德國隊自從上世紀九○年代東西德統一前後四奪世界杯,五四、七四年均以西德隊奪標,陣中有很出色的球員,如碧根鮑華、路明尼加和後一點的馬圖斯、奇連士文,均是不可多得的名將。他們退役後多為國家足球事業效力,比亞荷夫現仍在國家隊身居要職。
以前的足球比賽,除了不同國家的聯賽外,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歐國杯,還有一些國際賽事,無論歐亞地區的聯賽,總有一段時間休戰,讓球員有充分時間休息,球員的職業生涯也相對地較長。但隨着球賽成為商業競爭對象,球隊也因為天價的球員身價,不得不接受相關條件品牌的贊助。
而球隊名氣越大,球星就越受歡迎,連串的賽事,包括本土、海外也就停不了。這不僅削弱了球員的作息時間,亦增加了場上受傷的機會。巴西前鋒尼馬、拜仁守門紐亞、威爾斯的加里夫巴利,均是勇戰受傷,對球迷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商機無限的賽事,當然少不了Nike與Adidas兩大品牌贊助世界杯球隊的球衣與球鞋。今次雖沒有國足參與,但世杯品牌贊助商,中國仍佔了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