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香港最hit的潮流是什麼?最熱門的場所是哪裏?也許非中環的大館莫屬。
大館即是中區警署建築群,當中包含三項法定古蹟,包括: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由於以前香港俗語稱警署為「差館」(警察是差人),而中區警署是全港最大的「差館」,故此便被稱為大館。
該館經過十年翻新,現成為歷史與文化的聚焦地,供市民及遊客免費遊玩。除了可以參觀原有設施,館內亦增設了展覽及表演的空間。開放初期,該館更安排了一些試場節目,既可測試場地的設備,亦可讓觀眾嘗試嶄新的觀賞感受。上星期我便在大館欣賞了無伴奏合唱節目《維多利亞講》。
負責製作的人員都是專業劇場工作者,表演者來自「一舖清唱」的四位歌者,作詞及編劇是岑偉宗。《維》沒有特定的故事內容,但和香港觀眾息息相關。因為說唱部分都是以香港的人和事為背景,編者的神來之筆就是以粵語為諧音,抒發出不少香港的本土情懷。
單是演出名稱已經別出心裁。香港擁有著名的維多利亞港,演出則以「講」而代替「港」,展示了述說故事之意,亦是現代香港的一種特色表演,可說莊諧並重。往後下來,我輩中年人士必定記得的電視節目《歡樂今宵》,造就了當年的「金牌司儀」何守信,《維》劇便以他引申出香港的「手信」,即是送贈他人的紀念品,例如白花油、月餅、蠔油等。香港從前雖然沒有太多原創產品,但若細心發掘,其實亦不乏具代表性的「手信」,可讓香港自豪。
《維》的演出只約五十分鐘,分成十個章節,每章節都有特定歌曲。我最欣賞的部分是《獅子山下留》。編者參照了流行曲《獅子山下》的曲式及意念,重新寫成新樂曲。歌詞內好些字眼,可讓觀眾即時聯想到羅文原唱的《獅子山下》,令觀眾好像時光倒流,但同時亦感到當下的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