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時鐘彷彿也被撥快了。十多年前的電視劇,對於筆者,尚猶如昨日。但在○○後的眼中,則已被定義為「考古」級別。筆者近日「考古」了一番趙本山二○○四年拍攝的電視劇《馬大帥》。劇中有位高局長,剛剛退休,突然離開了前呼後擁的領導崗位,難以適應,終日悶在家裏,幾乎要病倒了。局長兒子突發奇想,找來農民馬大帥(趙本山飾)假冒科長,天天到家裏找局長匯報工作、聆聽指示,結果高局長一下子精神大振。
這種「官癮」發作症,並非新病種,亦可「考古」出許多奇葩案例。清初趙吉士《寄園寄所寄》載,明代山西籍御史喬廷棟,罷官家居時,每晨必官服官帽穿戴整齊,在家中升堂高坐,一批僕人仿效衙役呵唱開門,另一批依次「上堂」伏謁,控訴告狀,喬一一為之審判決斷,然後「退堂」掩門。聞者無不匿笑。
無獨有偶。清末光緒年間,安徽人張傳聲出錢捐了一個二品銜候補道,有官銜品級,但無實際工作。此人與喬老前輩一樣,每天早餐完畢,即穿戴好珊瑚冠、孔雀翎、朝珠補服,由內室出外廳。此時,僕人站在中門高呼「大人下簽押房了」。張就坐後,門房拿着十幾個手版名帖上前,口稱某某等稟見,其實並無一人。張則手舉茶碗,作官腔曰「道乏罷」,示意免見。於是門房斜步出廳,高呼「大人下來了」。張遂登上轎子,出門拜客。每日如是,形同演戲。
當年明朝開國後,劉伯溫主動辭官,作詩曰:「為吏為官皆是夢,能詩能酒總神仙。世間萬事都增價,老了文章不值錢。」相比之下,境界不啻雲泥。如喬、張者,名利壅滯頭腦,官癮迷塞心竅,已是病入膏肓。想勸其學劉伯溫修身養性,藉以明目清神,無異於對牛彈琴。只能以毒攻毒,讓其遭逢宦海苦厄吃點苦頭,或許才會像被胡屠戶打了一巴掌的范進那樣,慢慢甦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