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主禮嘉賓與參與和平大法會的學生、公眾合影。
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和平永續.銘記歷史──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祈福和平大法會」活動(下稱「和平大法會」)於昨日(23日)在黃大仙祠舉辦。「和平大法會」由嗇色園主辦,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擔任媒體支持機構,旨在緬懷抗戰英烈事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並以「普濟勸善」為依歸,推廣道教仁愛理念,促進社會共融與歷史文化傳承。嗇色園同時設置英雄紀念碑及公眾獻花區,自上午8時起開放,讓市民向烈士獻花、鞠躬致敬,傳遞「以史為鑒、珍視和平」的信念。\大公報記者 郭悅盈 顏 琨
香港特區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署理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梁宏正,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嗇色園董事會主席黎澤森,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以及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鄭勇男等出席並擔任主禮嘉賓。
香港在抗戰中擔當重要角色
是次和平大法會於黃大仙祠大殿平台舉行,首先由嗇色園主辦可藝中學護旗隊步操引領主禮嘉賓前往升旗台進行升旗儀式。在特別設置的英雄紀念碑前,國歌響起,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全場嘉賓肅立向國旗行注目禮,口中唱着《義勇軍進行曲》,緬懷先烈英雄為國家安寧而奮戰的英勇,氣氛莊嚴肅穆。「和平大法會」儀式前,主禮嘉賓獻上花圈,隨後由護旗隊將花籃奉上英雄紀念碑前,全體參與者低頭默哀,向抗戰英烈致敬。
卓永興致辭表示,「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的黑暗歲月。雖然80年前的戰火已經平息,但我們必須銘記歷史,深入了解中國人民在抗戰中的犧牲,與抗戰先烈的英勇事跡,並緊記和平得來不易,而民族團結是勝利的關鍵。香港在抗日戰爭中擔當重要角色,當時,不論男女老少都不惜捨身護國,例如組織隊伍蒐集敵軍情報、運送物資,甚至發動游擊戰,他們英勇的精神實在值得後世稱頌。為了讓市民更深入了解抗戰歷史,特區政府推行多項舉措,包括為多個抗戰遺址進行歷史評級,又為富含歷史意義的山徑完善配套,當中包括獅子山歷史徑和城門戰地遺跡徑。」
促進社會共融與歷史文化傳承
卓永興續指,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為此統籌多個部門籌辦一系列的活動,例如:在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特區政府會舉行莊嚴的官方紀念儀式;支持團體也會在社區舉辦紀念活動,讓市民更了解國家和香港的抗戰歷史;以及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舉辦抗戰專題展覽。同時,教育局亦為師生籌辦不同抗戰歷史教育活動,包括:舉辦專題講座;推出歷史科閱讀獎勵計劃;安排參觀沙頭角抗戰紀念館;以及到內地進行實地考察。未來,政府會繼續在不同層面推展愛國主義教育,讓先輩的愛國之心在香港薪火相傳。
嗇色園董事會主席黎澤森致辭時表示,嗇色園舉辦是次祈福和平大法會,為了傳遞「以史為鑒、珍視和平」的訊息,共同追憶歷史、緬懷先烈祖輩的無私犧牲,同時為現今世界和平虔誠祈福。他又提到,在香港日佔時期,黃大仙祠亦險些被日軍徵用,更曾經幾次面臨被拆除的危機,但慶幸終得以保留。嗇色園普宜壇先道長無私奉獻,庇護前來避難的市民,提供茶水、藥物等,令黃大仙祠成為無數民眾的避風港。
本次道教和平大法會,將依循道教儀軌,舉行莊重的「獻供科儀」。通過虔誠供奉「香、花、燈、水、果」等潔淨供品,表達禮讚諸天神明,以及至誠懺悔與祈願。「香」以通感,「花」表莊嚴,「燈」破幽暗,「水」滌塵心,「果」寓善因。和平大法會不僅祈求「和平」福祉普降神州,亦冀望藉此喚起國民的民族自尊與深厚的愛國情懷。
今次和平大法會共有32道程序,以「鳴鑼開道」主科領眾經生入壇為始,經「禮十方」「致祭文」等儀式禮成。法會現場邀請到100位社會賢達擔任獻供嘉賓,參與「獻五供」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