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噁心」故事\葉歌

時間:2018-05-28 03:15:57來源:大公網

  如果不得不與人合用一把牙刷,你能接受嗎?美國人覺得與最親近的家人、朋友合用牙刷無妨,電視、電影中的明星也能接受,但陌生人或自己憎恨的老闆就不行。舉杯喝水,和口水一起嚥下沒人多想,但將唾液吐進水杯後再喝會讓很多人覺得噁心。夜晚開燈,廚房地板上一隻蟑螂爬過,你可能噁心得渾身直起雞皮疙瘩。但在東南亞有些國家,蟑螂卻是日常美食。

  一般認為,厭惡感來源於人類進化過程中養成的本能。排斥外來異物入侵人體有助於保障生命安全。所以,我們對不熟悉的事物保持警惕,也不願碰觸或品嘗奇怪的東西。美國心理學家Rachel Herz卻說,厭惡感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學會,且與特定文化中的特定聯想密不可分的。

  嬰兒對大便沒有惡感,甚至把它當作玩具,有時聞到香草味卻擺出作嘔的鬼臉。他們也不善於分辨大人的表情是厭惡還是憤怒。如果從小慣吃臭豆腐或氣味濃郁的奶酪,不會覺得這類食品令人作嘔,反之則避之不及。希特勒生前穿過的衣物令絕大多數人憎惡。離婚夫婦佩戴過的婚戒送進當舖,顧客會本能排斥,彷彿前一段失敗的婚姻「污染」了戒指,有可能「傳染」下個佩戴者。人吃人在很多文化中都是禁忌,但為求生存,不得不食用同伴的遺體不會被視為道德污點。這些都說明厭惡是文化教育、道德聯想的結果。

  Herz有個很有意思的兼職:當「臭味」裁判。十幾年來,她每年都應邀裁定若干八至十五歲男孩穿過的球鞋中哪雙最氣味熏人,能榮登紐約市的「氣味名人堂」。她說,這類遊戲寓教於樂,有嚴肅的社會教化作用,可幫助兒童了解什麼樣的行為能被社會接受。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