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戴奧尼索斯與張國榮(三)\楊騏

時間:2018-05-28 03:15:57來源:大公網

  如果「戴奧尼索斯」是一個「理念」,那麼世間這眾多逆反常規的偶像,便是戴奧尼索斯的「摹本」了。不同時代的「戴奧尼索斯」,用他們各自的方式,來解放我們被規訓得太服帖的身與心——哲學家米歇爾.傅柯寫下《規訓與懲罰》和整整四大卷《性經驗史》,舞蹈家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無視古典芭蕾的底線而完成了《春之祭》,歌手大衛寶兒腳踏紅色高跟鞋上台,而張國榮蓄上長髮舉辦了他的「熱.情演唱會」。

  帶領人們違反教規、肆意跳舞的人就是撒旦,和戴奧尼索斯如出一轍。然而,張國榮還不是真正的戴奧尼索斯,他也生存於牢籠之中——這個被稱作「娛樂圈」的牢籠。

  「唱片銷量不代表一切!這句話只有唱片銷量理想的人,才有資格這麼說」,這對全世界任何一位商業歌手都不例外。而當有一日「張國榮」這個名字不再有商業價值,或許他的一切也將被取下貨架。這是何等現實,又是何等反諷。這是每個藝術家在售賣自己作品的過程中都必將遭受的挫敗。無論這部作品多麼令你引以為傲,一旦擺上貨架明碼標價,商品價格就打着「價值」的旗號入侵了藝術的範疇,而藝術家又不得不吞下這顆苦果。

  而對「哥迷」而言,張國榮每年的忌日與生日,已然成為了以「紀念」為名的慶典儀式。巴黎神學院的公告曾這樣寫過:「每年都要裝瘋賣傻一下,盡情地發泄,那是我們深植於內心的的第二個本性。酒桶需要偶爾打開以保持空氣流通,不然它可能會爆炸。而我們就像胡亂擺在一起的一堆酒桶,如果內心一直處於發酵狀態,那麼桶內的美酒終有一日會爆開。我們必須讓它透透氣,才不會壞了它。」在經歷了一九九○年告別樂壇演唱會的「生離」和二○○三年的「死別」之後,沒有哪個粉絲群體比「哥迷」更需要這一場場令他們得以「裝瘋賣傻」、足以「重拾生活」的紀念典禮了。

  即便只是虛像,「張國榮」這個名字已然成為了這座城市萬變的世相中,那點偶爾的不變。人們聽他的音樂、看他的電影、去他的演唱會、為他舉辦如同「慶典」的紀念活動,就像在努力追尋戴奧尼索斯的足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