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美容化妝品,都是女士們的恩物,除非你是一位素顏主義者,不過,一支潤唇膏和一瓶護膚乳,總是不缺的吧?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大概是離開校門踏足社會那一刻,我對化妝品就有莫名的興趣,喜歡看塗上彩妝的女士,喜歡逛百貨公司內的美妝品部,總覺得這是美的標誌、美的化身,什麼牌子的出品、那裏有得出售,一早就瞭如指掌。
印象中,以前的化妝品市場沒有現在的蓬勃,市面上也不是隨時可以找到喜歡的牌子,當時最理想的店舖是中環勝利藥房(近已拆卸的皇后戲院),什麼名牌化妝品都可以找到。美容品牌中,蜜絲佛陀、杜白莉、蘭金、露華濃,還有資生堂,都是當時得令的牌子,很受歡迎。見到同事用雅施蘭黛,也會買來試試。媽媽的至愛則是伊莉莎白雅頓,不過這個牌子後來已被另一廠家收購了。此外像九龍尖沙咀區的龍城藥房 ,都是很資深的專門美妝品店。還有港九連卡佛,及一些日資大型百貨公司,入門部分一定是美容品部,以吸引顧客。
隨着化妝品普及化,為了方便客人選購,獨立經營的小型美妝品店開始出現,早年有位於銅鑼灣商場內的「莎莎」,還有一間好像叫「邦藝」,其後又有「卓悅」,現在還有「卡萊美」,全是以集團形式經營。後來「莎莎」開始擴充營業,在中區萬宜大廈開設了首間大規模的美妝店。相信創辦人是具有長遠的目光,還有運氣,適逢大量「自由行」旅客湧到,才達至今日分店遍布港九的成就。
現在的美妝店內不僅售賣名牌妝品,一些美容保健產品,甚至日常用品、個人護理用品也一應俱全。在韓流熱潮下,韓國妝品是年輕女顧客的首選,成年女士則仍唯英美品牌是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