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法技神韻道湯良德琴藝5字真言

時間:2018-05-24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胡琴演奏家湯良德

  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在香港生活了超過三十三年的湯良德辭世,可說是香港樂壇的莫大損失。幸好,他數十年來在二胡演奏藝術上精研的心得,曾留下五字真言:「法、技、神、韻、道」,讓他的胡琴藝術得以承傳下去。

  胡琴藝術追求目標

  對此五字真言,湯良德曾這樣說:「這談不上是秘笈,只可以說是自己在演奏二胡方面的一點心得。當然可以詳細談談。『法』是方法,演奏二胡要研究方法,演奏的手形,運弓等等都要講究,不能馬虎;『技』是技巧,方法雖然正確,但要有全面技巧,要做全面性的演奏家;今日有些很有名氣的二胡演奏家的樂感很好,但演奏粗糙;有些飛弓拉得很好,但欠缺跳弓;有些跳弓拉得好,但完全沒有快弓,甚至有些演奏家反對使用跳弓。我認為要做全面性的演奏家,各種技巧都要能做得到,這樣子才能做到在樂曲的表現上能夠全面,風格的表現亦做得全面,就像小提琴大師海費茲一樣,是位全面性的大師。」

  他繼續說:「至於『神』,是指神采,神采是不能做作出來的,閔惠芬一上台便有神采,劉詩昆亦是一樣,作為一個演奏家必定要有演奏家的神采,演戲的演員有演員的神采,奏二胡亦要有奏二胡的神采,這可以說是一種特別的氣質,是不能造作的。而『韻』則是韻律。音樂有快慢、有韻味,所以不單要講究味道,還要講究韻律、節奏、強弱、虛實,用毛筆寫書法,可以獲得啟發;最後的『道』指道理,也就是說演奏的音樂要言之有物,音樂之中有多少道理在內便很重要。我認為演奏二胡,如果能夠掌握此五點要訣,演奏起來便有追求的目標。」

  湯良德這「五字真言」似乎很簡單,但真的要做到很不容易。湯良德的二胡音色特別佳,要將二胡音色奏得好,確實並不容易,音準要好,感覺要準外,運弓和按弦的力度控制,更是考究。不過,湯良德在二胡演奏上,已不單是音色上的追求,而是博取了南北兩派胡琴的專長,闖出了較一般胡琴演奏家寬闊得多的路子,所奏曲目範疇,包羅了古曲、江南絲竹、戲曲及曲藝音樂,少數民族音樂,在演奏方面,更追求一種爐火純青的境界,講究的便是他五字真言所說的「法、技、神、韻、道」。他的演奏風格,既有江南絲竹的韻味,又有嚴詞正道的氣派。

  紀念音樂會名家同台

  在湯良德八十歲冥誕之際,回望他多次重要抉擇的人生,和他在琴藝上的「法、技、神、韻、道」五字真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舉辦兩場紀念音樂會,對他大半生獻身於香港的中樂教育和胡琴藝術的提升作出致敬。

  「歌聲永不落—紀念一代宗師湯良德誕辰八十周年音樂會」,由著名的湯家班國樂團與多位絲竹名家,包括國家一級演奏員俞良模、詹永明、翁鎮發等,與湯氏學生匯聚同台演出。

  演出詳情如下:

  五月二十五日(星期五)晚上八時,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演出「絲竹.群英.憶故人」,演奏曲目包括江南絲竹《行街》、《花三六》;二胡獨奏《中花六板》(二胡:王志聰,揚琴伴奏:潘雅詩)、《草原上》(中胡:古星輝),笛子獨奏《平湖秋月》(詹永明),琵琶獨奏《塞上曲》(俞良模),琵琶獨奏《憶故人》(湯良興);合奏《喜雨》、《蘇堤漫步》(指揮:徐英輝)等。

  五月二十七日(星期日)下午三時,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演出「二胡.盛宴.跨世代」,演奏曲目包括合奏《香港的早晨》(指揮:徐英輝)、《長安社火》(指揮:魯日融);二胡二重奏《慢三六》(二胡:沈鳳泉、沈多米);二胡與樂隊《長城隨想》(第四樂章)(二胡:趙劍華),《病中吟》(二胡:陳軍),《帝女花主題隨想》(二胡:霍世潔);二胡齊奏《河南小曲》、《騎着馬兒守邊疆》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