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大灣區文學周探討「新大眾表達」

時間:2025-09-27 05:02:02來源:大公报

  上圖: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論壇現場。下圖:香港文學舘位於灣仔區M7茂蘿街7號的三樓。

  9月22日至28日,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系列活動在廣州、江門舉辦。其中,在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來自全國知名作家、專家,以及長三角地區作協負責同志,全國名社、名刊、名編代表,港澳和內蒙古、新疆作家,廣東青年作家等,圍繞「新時代文學的新大眾表達」進行探討。

  廣東省作家協會專職副主席向欣致辭時表示,經過6年努力,「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已經成為粵港澳三地文學共建共享的平台、大灣區內外作家交流互鑒的盛會,未來將三向奔赴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共同體。香港作家聯會永遠名譽會長江揚強調,香港文學的新大眾表達應該根植於其獨特的雙語境甚至多語境的生態,並以此轉化為跨文化傳播的橋樑,同時大膽地擁抱新科技,在融合與創新中開闢全新的表達疆域。\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廣州報道

  向欣在發言時指出,粵港澳三地均建起了大型文學基礎設施,廣東文學館、香港文學舘、澳門文學館成為文學地標。以三座文學館為代表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設施,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硬聯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探索符合文學發展規律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活動方式,逐步建立符合時代要求和文學創作規律的制度體系。發揮三地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文產強的優勢,推進工作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全方位創新,培育新興文學業態,探索破圈跨界之道。此外,三地應以優秀中華文化、嶺南文化為根基,弘揚向上向善、剛健樸實的文化,繼續以文學方式築牢「連心橋」,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凝聚人文灣區的精神動能。

  粵港澳以文學築牢「連心橋」

  江揚認為,在數字時代與社會轉型的雙重背景下,香港文學如何找到自身的新大眾表達,不僅是香港文藝工作者面臨的課題,更是對整個中華文化創新發展的有益探索。她指出香港中英文並用,多元文化交匯,新時代的表達不再是簡單的翻譯或傳譯,而是深度利用數字媒介將這種語言和文化的雜糅性轉化為創作優勢,以一種新穎、國際化的語態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中的香港篇章。「新時代的香港文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江揚期待香港文學創作大膽地擁抱新科技,深入大眾,在融合與創新中開闢全新的表達疆域。

  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中葡文化交流專委會副主任姚風表示,今天的澳門可以作為大灣區文學揚帆出海的起航地,在中國文學的國際傳播上繼續發揮作用。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邱華棟在致辭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應該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的重要文學地理、文學地標之一。

  本次文學周活動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主辦,邀請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王蒙,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中國作協副主席、花城文學院聯席院長麥家,廣西作協主席、廣西民族大學教授東西,上海市作協主席孫甘露等全國知名作家、專家參加。活動期間,將開展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論壇、「文心相照.嶺南與江南的對話」作家對談直播、「文學名家之夜」著名作家講座、起筆珠江「名社、名刊、名編」筆會、科幻舞台劇《中國軌道號.春》演出、「灣區之上的南方再造」詩歌之夜等17場活動,並發布15項廣東重點文學項目。

  部分圖片: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