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鐵路四調】\綠皮車\南 翔

時間:2019-05-12 03:17:54來源:大公報

  圖:內地經濟飛速發展,綠皮車現已不常見

  我曾寫過一個萬餘字的短篇小說《綠皮車》,刊發於二○一二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學》,並為《新華文摘》等轉載,上了當年的「中國小說榜」。此小說的緣起,一是我在鐵路工作的年代是蒸汽機加綠皮車的時代,二是看到一些相關綠皮車即將「退役」的報道:綠皮車之廉價:從北京站到通州西站票價僅僅一點五元。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前,綠皮車是中國鐵路客車的標準「膚色」。無論是慢車、快車(主要是停點少而非速度快)、公務車乃至首長專列,絕大多數是綠色為底,窗口上下,有兩條水平黃線一貫到底。最初的客車為何一律綠色?是沿襲戰爭年代的迷彩偽裝?抑或,綠色代表通行無礙?三則,綠色和原野融洽無間?可能兼而有之吧。事實上,列車出站,大多數時間與路段,一體行駛在廣袤無垠的山區或鄉間,與山鄉一色的深綠互動,能不賞心悅目麼?

  如果說九○年代是蒸汽機逐漸式微的年代,千禧年代則是綠皮車(慢車)逐漸作別的年代。數年前,一位鐵道報總編帶我去湘西懷化一線采風,在一個小火車站,見到一趟穿越渝湘黔三省市的慢車,途經二十四個小站,站站停車一兩分鐘,既滿足鐵路沿線職工每天「跑通勤」(家與單位不在同一個車站往返)的需求,也酬應了沿線農民短途之需,真個是「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懷裏還抱個胖娃娃」皆可上車,若夫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流,概無論也。

  走進車站值班室,臂帶標識的鄧站長蹙眉告訴我,要不了多久,這趟唯一每天往返的慢車也要停運了,甚至,本小站也要取消。隨着高鐵、動車組、城際列車─總之是高速鐵路交通的高歌猛進,綠皮車緩緩卻也不容置疑地退出歷史舞台,似乎也是別無選擇。

  歷史的前行,終歸是要付出淘洗與唱響輓歌的代價嗎?蒸汽機車的落幕,自然有費煤費水的因素。綠皮車的退役呢,也是相關「少慢差費」?可是對於鄉村基本乘客,沒有了綠皮車,不便,卻是毋庸置疑的。這就不僅僅是個視覺的美學問題,也不是一個單純的懷舊之議。

  如同小說《綠皮車》的一個讀者來函跟我說的:列車上的三組人物:學生、魚販子(菜嫂)和乞討的殘疾人,各自有代表、有象徵,有蘊含,但無疑都是這個社會的底層,甚至包括主體視角的「茶爐工」,以及買或不買他手推車裏食物的不具姓名的乘客,都是在艱辛中討生活。綠皮車(慢車)是一個流動的茶館,匯聚了芸芸眾生相,同時也是一個時代的隱喻─聯想到我們「高歌猛進」的過去和當下,「慢」下來,才有低徊,檢討、左顧右盼,乃至扶老攜幼,榮辱與共……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