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樂問集/華人的蕭邦氣質\周光蓁

時間:2025-10-27 05:02:45來源:大公报

  圖:冠軍陸逸軒(Eric Lu)

  第十九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經過兩個多星期的激烈競爭,六個最高獎項全部名花有主,獲獎者均為華裔鋼琴家。其中第四、第五名為雙得獎者,分別為日本及波蘭代表,與中國年僅十七歲的呂天瑤和馬來西亞的王文升瓜分。

  華人橫掃獎項是該五年一屆的國際鋼琴盛事自一九二七年成立以來的首次。冠軍陸逸軒(Eric Lu)(附圖)和亞軍陳禹同(Kevin Chen)分別是美、加華人,季軍王紫桐來自內蒙古,與陸逸軒同為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校友,也就是郎朗、王羽佳的師弟妹。

  縱觀蕭邦比賽歷年資料,年輕華人鋼琴家似乎對之情有獨鍾,而且成績甚豐。蕭邦的鋼琴作品大多創作於離開祖國波蘭之後,通過音符表達愛國、思鄉情緒,因此被譽為「鋼琴詩人」。這種氣質給二十世紀不少華人的大時代經歷產生強大的共鳴。

  最典型例子是一九五五年贏得銅獎、最佳馬祖卡舞曲演奏獎的已故鋼琴家傅聰,也開啟了華人參與蕭邦比賽的先例。一九六○年屆已故鋼琴家顧聖嬰也有份參與,現居香港的李名強更獲得第四名。

  改革開放後,年輕一代的內地鋼琴家蓄勢待發,終於在二○○○年屆突破,由年僅十八歲的李雲迪首奪冠軍、陳薩得第四名。五年後,香港李嘉齡也進行零的突破,贏得第六名。二○一五年開始,亞洲實力在蕭邦比賽中盡顯鋒芒。當年由韓國趙成珍奪冠,新加坡出生的劉珒得第三,而第四正是積極進行十年磨劍的本屆冠軍陸逸軒。

  因新冠疫情順延到二○二一年舉行的第十八屆,籍貫北京、後來移居加拿大的劉曉禹(Bruce Liu)成為第二位華人冠軍。四年之後的現屆,就是上文提到六獎全歸華人鋼琴家的歷史紀錄,可喜可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