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Daisy表示,兒子在「星星堂」由不時會情緒失控,到漸漸學會服從、與人相處,是她最大的成就。
自閉的孩子常被稱作「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如同漆黑的天空中的星星,如果我們不仔細看就會看不見閃爍的他們。
「我是一名家庭主婦,點解要辦『星星堂』?因為兒子有自閉症,見到其他自閉症的家長為子女成長和工作,費盡心力,於是與拍檔商量後,決定成立『星星堂』,僱請兒子和其他自閉症人士,讓自信心不強的他們,不用面對不斷搵工和被解僱的敏感問題。」
李瑞謙(Daisy)的大仔阿釗是一名自閉症人士,當初因為預視到兒子在成長和踏入職場會遇到困難,於2013年與其他家長共同創立了社企美食店「星星堂」,幫助自閉症人士自力更生,融入社會,像星星一樣閃閃發亮。\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蘇荣(文) 盧剛昌(圖片、視頻)
Daisy對大公報記者表示,「星星堂」主要招募自閉症人士及家庭主婦、退休人士來工作,「由成立時僅得我兒子,不計期間的離開者,現時共有6名自閉症人士在這裏工作」。
慈母創立 冀幫助自閉青年
「星星堂」除製作曲奇、花茶,還有月餅和手工麵條。近年其手製色彩繽紛的蔬菜麵條,更成為獨特的人氣產品。在過去的中秋節,有善長一次買下一千多盒月餅,贈給老人院及低收入家庭的學童,以支持「星星堂」。
「星星堂」由最初一間「山寨廠」,在細細的廚房一個焗爐開始做曲奇、做烘焙,發展到現在的工廠,並非一帆風順,當中經歷了不少喜怒哀樂、高底起跌。Daisy憶述,曲奇的競爭好大,開業頭一個月才做了一宗一千多元的生意,還要是朋友照顧的生意。只做曲奇,好難生存發展下去。她發現附近工廠區有眾多的寫字樓,想到不如利用食物工場的優勢,提供以外賣為主的送餐服務。於是,她對工廠區的大廈進行「洗樓」,推介外賣送餐服務。
好快,Daisy發現不但行得通,且反應良好。同時,她還發展到會服務。過程中,她請了家庭主婦和退休人士,幫助準備食材、做午餐等,並教導受聘的自閉人士學習煮飯做菜,煮好食物後,交由他們送外賣和協助到會服務。過程中,學員通過與外面不同人士的溝通,以及在遇到困難時如何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學會社交和與人相處,「這正是『星星堂』想要他們學習的東西」。
過程中,看着一個個性格自我的自閉青年,慢慢進步,令Daisy感到無比欣慰。她表示,有些青年會太自我,不知道上班是什麼一回事,不高興就會離開,叫也叫不住。但是經過慢慢的教導,使他們有信心,並願意留下,願意完成自己的工作才下班,「這些雖然對其他人來說是很微小的進步,但都令人很開心。」
她以兒子為例,由自閉和不時會情緒失控,到漸漸學會服從、與人相處,識得跟着食譜去做,將食物和產品做出來,不但賺到錢有滿足感,又減少迷惘和平和很多,渡過了青春反叛期,「以前我都很擔心他會成為隱青。」
掌握一技之長 實現職業夢想
曾有一名學員剛來時,連用刀切菜都怕和不懂,最後,卻學會煮飯、炒菜、煲湯,一切都得心應手。後來,對方在疫情期間,離開了「星星堂」兩年在外求學。其間,Daisy發現對方的社交和情緒控制能力都明顯退步,於是叫對方再返回工廠,學習做蔬菜麵條,由開麵粉打菜汁,很快上手,一手一腳全包,成為製麵師傅,「表現令我很放心,希望他學到一技之長。」
一路走來,全靠堅持和努力。作為一家社會企業,「星星堂」目標不僅只是營利,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他們將銷售收益的80%,用於幫助本港的自閉症人士就業。通過為他們提供培訓和工作機會,幫助他們發展技能和才能,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
雖然「星星堂」現時仍未做到收支平衡,還要家長們自掏腰包及善長支持營運,但她對前景仍充滿信心,認為經營一間社企最重要是堅持,放棄容易堅持難,真的要很有決心才可做下去,只有肯努力做到最好,就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