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普、粱吉生編輯的《鉛字流芳大先生──近代報刊中的張伯苓》分上、下兩冊,收錄一九○八到一九四九年間各類報刊發表的有關張伯苓的二百九十三篇文章,加上文獻三篇及他的題詞手跡五十四幅。編輯時優先選擇評論、敘述性文字。作者包括司徒雷登、羅隆基、胡適等民國時期的中外名人,也有學生和無名記者。涉及的報刊有《大公報》、《益世報》、《新華日報》、《新聞報》等全國性大報,也有《南開周刊》等校園刊物。每篇篇幅有限,但視角多樣,內容豐富,時間跨度大,從不同側面記錄了張伯苓從事教育、體育事業半個多世紀的言行。
張公最為世人熟知的是他與嚴修一起創辦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又掌校多年的經歷。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研究者逐步發掘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此書與眾不同的是不光展示了張校長的風采,也反映出媒體、社會對他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他當年辦學的「生態環境」。
除了在公共領域的功業,他的相貌、言論、舉止、家庭都吸引了大眾視線。不少文章描述他身材魁梧,嗓音洪亮,談吐詼諧,中英文流利,富有個人魅力。他是媒體眼中的「老少年」「青年老頭子」,因為他一生推崇體育運動,身強體壯,且思想開放,樂意與青年交流。但公眾人物也不好當。慶祝結婚四十周年時,他宴請私人朋友,也有關於新舊婚姻的妙語見諸報章,引發爭議。
張伯苓是新舊交替時期致力於中國教育、文化現代化的一代英傑。他教育救國的實幹精神可敬,熱情真誠的個性可親,一生立德、立功、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