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這條鰣魚怎麼不臭/陸布衣

時間:2019-03-12 03:18:30來源:大公報

  明朝沈德符筆記《萬曆野獲編》卷十七,有《南京貢船》,臭鰣魚讓人無奈。

  去往京城的貢船,運鰣魚最麻煩。鰣魚,出水即死。按要求,每年五月十五開始,從南京進鮮,六月下旬,必須到京,七月初一,太廟要祭祀。

  鰣魚捕上後,運輸的船隻,晝夜行駛,每停一個碼頭,立即換冰。即便這樣,鰣魚仍然臭不可聞。我(作者)今年夏天北上,曾經靠近運鰣魚的船,聞到臭魚的味道,幾乎吐死。

  鰣魚運到京城,加以各種美味佐料,做成珍美食品,皇帝再賜給朝臣。大家雖然一再謝恩,卻不敢下箸,太臭了,味道太怪了,但能不吃嗎?吃着吃着,也就習慣了,以為鰣魚就是這個味道。

  有個宦官,到南方任大官。正是吃鰣魚時節,有天,他將廚師叫來,大罵道:怎麼回事?為什麼不燒鰣魚給我吃?廚師很委屈:長官,我每餐都做給您吃的啊!宦官怒而不信,廚師將鰣魚指給他仔細看,宦官很驚訝:這魚的形狀倒是很像,但為什麼聞不到臭味呢?

  這條新聞,被南方人傳為笑談,無不捧腹。

  奢侈或者富貴,讓味蕾作出犧牲,直至麻木,也算一種懲罰吧。

  看馬不停蹄的貢船,馬上想到楊貴妃吃荔枝。唐朝的快遞還算發達,一騎紅塵,拚了命快跑,跑累了一騎再接一騎,跑死了一騎再換一騎,山門次第開,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是唐朝秘密國家行動,秘密行動讓荔枝保存着原有的味道,不像這條鰣魚。

  延伸想到的是,當真相被徹底掩蓋時,假象就成了事實。

  幸好,北方的臭鰣魚事實,只是被南方人看成笑話而已,但是,皇帝們不知有沒有想過,用這樣臭哄哄的東西去太廟祭祀,那些祖宗會不會責怪,也許他們早就知道,只是騙騙鬼而已。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