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樣」串起絲路產業鏈。二月,搭載六十台東風汽車整車的亞拉陸海新快線專列從武漢碼頭緩緩駛出,以鐵海聯運的方式直抵南美洲,節時十二天。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設備、鋰離子電池等「新三樣」貨物,通過從武漢搭乘中歐班列的定製專列,源源不斷賣向全球,武漢日漸成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的重要力量。
技術賦能、流程革新、政策協同,多管齊下降成本,激發商貿活力。全面裝備的「AR鷹眼」系統,搭配口岸全覆蓋的智能閘口,構建可視化監管網絡,無需現場逐箱核對,無需人工干預,真正實現跨境貿易「一站式」辦理。二○二五年,武漢市出台二十項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特別是針對新能源汽車、光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量身定製通關方案,匹配產業跨境運輸特點,為一站式通關保駕護航。
科技為古老的物流鏈路注入蓬勃活力,成為中歐班列(武漢)步入快車道的密碼。前不久,陽邏港鐵水聯運二期項目投入運營,融入5G+、北斗高精度定位、激光雷達掃描、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智慧元素,成為全國首個鐵路裝卸自動化碼頭項目和長江中上游首個智慧碼頭,打造中西部最佳出海口,推動國際化樞紐港轉型升級。在陽邏港控制中心,全天候智能系統無聲運轉,嚴謹的科幻場景變成炫酷的現實,碩大電子屏上顯示港口、船舶、貨物、設備運行狀態等實時數據。在CSP武漢碼頭中控室,遠程操控技術令人稱奇,操作人員輕鬆化身為隔空取物的巧匠,只需輕點鼠標,便可一覽港口全景與細節,只需微動手柄,便可像抓娃娃一樣、操控龍門吊抓取集裝箱。至於智能理貨、無人集卡、口岸智能閘口等黑科技,已成保障中歐班列(武漢)的標配。據報道,陽邏港自動化裝卸技術提升效率百分之二十以上,集裝箱短駁時間從兩天壓縮至兩小時,物流成本較公水聯運下降百分之三十。
綿延水運融通世界中西,鋼鐵洪流馳騁亞歐大地,海納百川的商貿推動人類文明滾滾向前。武漢在「新沿海」開放格局的異軍突起告訴人們,中歐班列不是簡單的貨運、商貿,而是激發制度創新活力、科創加持的成功實踐。「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中部陸海大通道日漸暢達,亞歐互聯互通,聯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美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