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伏牛山/練手勁\喬 苓

時間:2025-11-27 05:02:32來源:大公报

  在剛閉幕的全運會上,攀岩、摔跤、射箭、排球等諸多項目既考驗運動員的體育技巧,也考驗他們的力量,特別是手勁大小。

  前幾年認識了一位朋友,每次出差他除了帶手機、充電寶外,還會在行李包放一個網球大的線團,在晨起、晚睡前或者工作間隙,沒事就握幾分鐘,名曰在練手勁。他有自己的一套養生理論,比如認為嬰兒剛出生時手握拳頭,人到老了「撒手而去」,便是手上沒勁兒了氣力跟不上。

  小時學成語「力能扛鼎」,驚訝於西楚霸王竟然能把一個大鼎舉起來,項羽的手勁必定很大,要不然抓舉不起來。以後看小說和影視劇,發現裏面為顯示角色身手不凡,也常把突出點放在手勁上,像《三國演義》裏名將許褚可以「倒拖牛尾」,單手拽住牛尾倒行百餘步;另一位名將典韋平時手提的雙戟重達八十斤,軍中的牙門旗又大又重,他一隻手就能舉起來。

  《水滸傳》的描寫有些誇張,當門外大樹上的烏鴉叫個不停吵得人煩,眾人欲搬梯子拆掉鳥巢,魯智深卻說不用,直接雙手倒拔垂楊柳;武松在景陽岡打虎,左手緊揪老虎的頂花皮,用右手鐵錘般的拳頭打得老虎動彈不得。

  古代書生雖多柔弱形象,但也不乏手勁大的,一些書畫家「握筆如攥拳」,腕力練上來,揮毫時便能如力士揮拳,筆筆千鈞。孔夫子的手勁應該也不錯。作家阿城曾說,我們現在開汽車超過兩個小時都有點累,而孔子當年可是乘牛車握軾木周遊列國,如果和孔子握手,一定會被捏痛。「軾」是古代車廂前面供乘車人扶手的橫木,古代道路坎坷不平顛簸起伏,也只有手勁大才能扶得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