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英倫漫話/遙遠的山峰\江 恆

時間:2025-10-02 05:01:59來源:大公报

  上世紀初,英國登山家湯姆.朗斯塔夫首次登上了喜馬拉雅山海拔七千多公尺的特里蘇爾峰,他給登山者留下一句忠告,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所料。

  對於當時朗斯塔夫挑戰這座高峰的場面,出身攀岩運動家的英國作家丹.萊特在暢銷書《白色階梯:勝利》中有生動描寫,書中引述朗斯塔夫回憶登山過程時稱,「攀登中風吹得我鬍鬚上的冰柱嘎嘎作響」,「西喜馬拉雅山的整個陡坡是如此巨大,以至於我看到大地在我腳底下旋轉。」儘管朗斯塔夫最終成功登頂,但一路上險象環生,隨時可能殞命,他因此給登山者留下忠告,不過並非「要有堅強毅力或堅持不懈」之類的鼓勵,而是「學會放棄」。在他看來,選擇在正確的時刻回頭,是登山者最重要的品質,哪怕一生的夢想已觸手可及。該書的結尾,正是另一位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強行登頂珠穆朗瑪峰失敗並丟掉性命的故事,更印證了朗斯塔夫忠告的意義。

  但對於普羅大眾而言,登山卻並非那麼驚心動魄,有時甚至多了一分浪漫。一八○二年,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柯勒律治在湖區進行了一次開創性的旅行,涉足了當地眾多名山險峰之後,首次發明了「登山」(mountaineering)一詞。他形容,在陡峭的、布滿碎石的道路上跋涉時,能充分體驗到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尤其成功登頂後,成就感爆棚。有了文人的加持,登山運動在民間不斷得到推廣和普及。

  登山概念在文學世界更是得到蓬勃發展,幾乎所有經典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都熱衷於登山運動,包括華茲華斯、拜倫和約翰.濟慈等都將自己描述為「登山家」。比如,柯勒律治和華茲華斯探索了整個湖區山峰,患有腳疾的拜倫攀登了蘇格蘭洛赫納加山,就連體弱多病的約翰.濟慈也沿着西高地之路登上了蘇格蘭本尼維斯山。有關他們登山的故事,在《登山與英國浪漫主義:攀登的文學文化》一書中有詳細描述,其中柯勒律治形容自己對山地探險「非常上癮」,每次下山時都擔心摔倒、滾下山坡,認為那無異於自殺,因此他習慣從最優先的可行路線下山;華茲華斯定期攀登他家附近的赫爾維林山,並在七十歲時終於成功登頂;濟慈是唯一登上英國最高峰本尼維斯山山頂的浪漫主義詩人,並即興寫下了一首十四行詩,他比喻相當於「爬了十座沒有樓梯的聖保羅教堂」,而他的最大夢想是挑戰歐洲的勃朗峰。

  他們把個人的登山體驗也寫入文學作品。例如,華茲華斯在他的長詩《序曲》中,詳細地記錄了自己自學生時代起的登山經歷,其中既有英國湖區的高山及威爾士的斯諾登山,也有歐洲大陸的阿爾卑斯山。就連浪漫主義詩人中唯一一個沒有爬過任何山峰的雪萊,也對人類與山峰互動進行了身臨其境的描述。他在《勃朗峰:寫在夏穆尼谷的詩句》中寫道:「在那松林和巉崖上面/穿梭於洞穴之間/雖有日照雲影/瞬間卻成險境。」

  在這些文化名人的帶動下,迎來登山文學的繁榮,誕生了《馬特洪峰攀登記》《南坳》《未曾涉足的世界》等一批經典作品。當中一些登山者自述格外引人入勝,比如熱衷攀登阿爾卑斯山的英國詩人華特.史考特在《蓋爾斯坦的安妮》中,寫下了登山時「美妙和真實的情感」,成為最著名的攀岩記述之一。英國女作家艾倫.威頓在沒有登山嚮導的情況下,獨自登上威爾士斯諾登山並震驚了文壇,她把這段經歷寫入了日記,鼓勵任何人都可以挑戰自我,包括女性。而奧地利登山家海因里希.哈勒對他成功登頂艾格峰北壁經歷做了精彩描述,儘管不是作家,但其文筆優美、扣人心弦。

  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攀岩被正式列為國際競技體育項目之後,加上新一代登山家們打破了登山的諸多禁忌,才使登山運動消除了曾經的神秘色彩。反映到文學領域,如同作家弗雷德蒙德.馬利克在《超越極限》一書中所說,人們對登山運動的英雄主義詞句,如登山者與生俱來的「榮譽」「男子漢氣概」「個人英雄主義」等修飾逐漸退潮。

  毋庸置疑,登山運動影響了西方文學,從早期的科學考察和浪漫主義抒情,發展到現代的冒險敘事和哲學反思,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的探索與理解不斷深化的過程。它不僅記錄了登山的歷史,也展現了人類在面對自然時的勇氣、智慧與脆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