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慘重災情。24日早上有民眾清理街道的泥濘。\路透社
颱風「樺加沙」23日過境台灣、帶來暴雨,造成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當天下午2時50分壩頂溢流,1540萬公噸、相當60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的大水,70分鐘後沖進花蓮光復市區,24日下午5時,已致17人遇難、32人受傷、17人失聯。
國民黨人士指出,馬太鞍溪流域由民進黨當局主管,上月相關官員聲稱「馬太鞍溪堰塞湖沒有立即的危險」,但如今受颱風影響而潰壩,造成重大傷亡,反映民進黨當局輕忽這次的災難。此外,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24日在北京對不幸遇難的台灣同胞表示哀悼,向遇難者家屬及受傷人員表達慰問。
【大公報訊】綜合新華社、中新社及台媒報道:颱風「樺加沙」風暴圈於22日上午觸陸,為台灣花蓮、台東等區域帶來大量降雨。受颱風影響,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下午溢堤,大量洪水沖斷馬太鞍溪橋,光復鄉、鳳林鎮及萬榮鄉部分地區受災嚴重。
撤離不及 多位長者罹難
花蓮縣消防局表示,光復鄉敦厚路、佛祖街發現罹難者人數最多,以年長者居多,罹難地點多為一樓,初步研判為撤離不及。
根據花蓮縣統計,光復鄉、萬榮鄉、鳳林鎮等多處撤離逾5000人,共開設約20處收容所,目前收容超過700人。有村長反映部分收容所是臨時開設,空間不太夠,非長久之計。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時,光復鄉大平村張姓住戶抱着孩子逃出。她說,住處被泥流淹沒,1樓大門打不開,躲在2樓也下不來,現在身無分文,孩子的奶粉跟奶瓶都沒帶出來。
還有居民被困在住宅的二樓,已經一天沒進食。民間自發性送餐,讓居民用繩子綁着水桶垂到一樓來接,甚至有送餐民眾爬梯子送食物上樓。但除了食物之外,嚴重缺乏的物資包括奶粉、尿布,還有不少長者需要慢性病藥物。
台災害應變中心表示,受災主要由於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7月「韋帕」颱風過境帶來大量降雨,造成馬太鞍溪上游林地大規模崩塌,土石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滿水位蓄水量超8000萬噸。由於堰塞湖位處山區,施工人員難以進入開展防災工作。
賴當局上月剛說「沒危險」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國民黨立法機構團書記長羅智強24日說,他個人及黨團將分別捐出新台幣50萬元賑災。馬太鞍溪流域由民進黨當局主管,現在堰塞湖卻潰堤造成傷亡,行政機構應該痛定思痛檢討。
國民黨「立委」林沛祥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不僅僅是天災,當地上游屬農業部林保署、中游屬經濟部水保署、下游屬經濟部水利署,很明顯主要管理責任在民進黨當局。農業部門負責人陳駿季8月在立法機構表示,堰塞湖沒有立即的危險,很明顯民進黨當局輕忽這次的災難,應該要有人負起政治責任,講清楚未來該如何避免同樣的災害再度發生。
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很早就預警,是否有能力處理,這是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應該要負的責任。她認為這是行政機構的疏失。
在北京,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24日表示,受「樺加沙」影響,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此,我們對不幸遇難的台灣同胞表示哀悼,向遇難者家屬及受傷人員表達慰問,並希望受災民眾早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