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旋轉舞台/《尼伯龍根的指環》之我見\陸小鹿

時間:2023-10-30 04:02:48來源:大公报

  圖:《尼伯龍根的指環》劇照。

  十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一周內我連續去上海大劇院「報到」,總共聽了四場歌劇。這是一種特別的體驗,像完成了一個行為藝術。四個夜晚的寶貴時光,獻給的是瓦格納的鴻篇巨製──《尼伯龍根的指環》。

  今年,是瓦格納誕辰二百一十周年及去世一百四十周年。俄羅斯著名指揮家捷傑耶夫率領麾下的馬林斯基劇院,帶來這部耗費了瓦格納二十六年完成的歌劇作品。一部劇,合計十六個小時,分四個晚上演完。甫一出票,瞬間秒沒,中國樂迷們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指環」的高昂熱情,這其中包括我。

  《尼伯龍根的指環》由四聯劇組成,分別為《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里德》《眾神的黃昏》。顧名思義,講述的是一個圍繞指環的故事。尼伯龍根的侏儒阿爾貝里希得知只要發誓放棄愛情,就可以奪得萊茵河底的黃金,鑄成一枚代表權力和財富之王的指環,侏儒便發出毒誓偷走了黃金。權力和財富永遠是很多人覬覦和追逐的目標,一枚指環就此引發了天上的神界、地上的巨人族,以及地下的尼伯龍根族三方的激烈爭奪、內訌、殘殺和復仇……

  瓦格納的劇從不拘泥小情小愛,而是龐大、複雜、譎詭、深刻,甚至瘋狂,理解起來頗需要花費腦力。一言以蔽之,聽瓦格納的歌劇不是一件輕鬆的活,看完《尼伯龍根的指環》全本不啻跑完一場馬拉松。尼采就曾如此評價瓦格納的音樂:「他將音樂本應遵循的第一準則──輕鬆快樂拋到了腦後。音樂不再是輕鬆散步和快樂地跳舞,我們必須使勁游泳,我們必須費力翱翔……」不過也正是因為這點,瓦格納的劇賦予了聽眾更多解讀和討論的空間,聽完看完不會馬上結束,而是會情不自禁去查找資料,想要弄懂自己還沒看明白的地方,餘味定輸贏。

  嚴格意義上來說,瓦格納的劇並非歌劇,而是樂劇。他主張戲劇第一,音樂第二,音樂必須服從戲劇內容。所以在他的劇中,幾乎聽不到傳統意大利歌劇中的詠嘆調和宣敘調,因其樂段本身就具有敘事性。故而在流行傳播層面來講,瓦格納劇中的經典選段能被聽眾廣為人知的並不多。但第二聯《女武神》中的間奏曲《女武神的騎行》卻是個例外。事實上,四聯劇中最為精彩亦是最令我感動的正是第二聯。女武神布倫希爾德這個神界形象也是全劇中最具人格魅力的。頭戴牛角頭盔,身披鎧甲的女武神,常常和一眾姐妹一起騎着白馬出去戰鬥。後因其違反了眾神之王沃坦要她殺人的指令,她被沃坦流放到人間的一座荒山之頂,並用熊熊大火封鎖住。只有勇敢無畏的英雄才能衝過烈焰喚醒她,而第一個喚醒她的男人將娶她為妻。

  鏗鏘飽滿的《女武神的騎行》描繪了颯爽英姿的女武神們在風雲雷電中縱馬飛馳氣勢非凡的場景。小號、長號、大號、圓號共同吹響戰鬥的號角,提琴和黑管則負責渲染緊張的氣氛,慷慨激昂的旋律成為即將拉開戰鬥序幕的一種象徵。現場傾聽,比在家裏使用手機播放更加排山倒海,氣勢恢弘,充滿力量之感,讓人熱血沸騰。導演們看似也頗喜引用《女武神》裏的音樂,來給自己的電影加分。比如一九六三年費里尼導演的劇情片《八部半》,一九七九年馬龍.白蘭度主演的戰爭片《現代啟示錄》等等。

  這是藝術最為有趣之處。一部經典作品,衍生出其他不同的藝術形式,經典因此得以代代相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