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欲為千金之裘,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與羊謀其肉。話還沒說完,狐狸逃進了深山,羊也躲進了密林。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與虎謀皮。
與虎謀皮到底是兇狠事,倘或顛倒過來,虎謀人皮呢?都說談虎色變,在老虎心裏,怕是談人色變。信陵君的門客朱亥被秦昭王丟進了虎圈,血出怒目,老虎都嚇得不敢動彈。《東周列國志》上渲染其事:
那斑斕大虎,即欲前攫。朱亥大喝一聲:「畜生何敢無禮!」迸開雙睛,如兩個血盞,目眦盡裂,迸血濺虎。虎蹲伏股栗,良久不敢動。秦王將他拘禁驛舍,絕其飲食。朱亥以頭觸屋柱,柱折而頭不破。於是以手自探其喉,絕咽而死。
朱亥者,人中之虎也。
狐狸借老虎之威,震懾一山野獸。寓言有題外之旨,但虎威想必能令百獸心驚膽戰。梅堯臣作《猛虎行》長詩,說老虎之威猛,起首極霸氣,不像宋人手筆:
山木暮蒼蒼,風淒茅葉黃。
有虎始離穴,熊羆安敢當。
掉尾為旗纛,磨牙為劍鋩。
猛氣吞赤豹,雄威躡封狼。
祖父當年告訴我,往日有老虎進村,家家戶戶閉門不出,雞犬不敢出聲,老虎走後,幾隻狗嚇破了膽,終日鬱鬱,幾天後就死了。
少時讀小說,書中人在雪地遇見老虎,馬正吃草料,一陣亂聲嘶叫,接着便亂刨亂踢,兩隻恐怖的眼睛直望着西北方叢林,頻頻地回頭望主人,求救似的。接着四腿彎彎,抖顫得站立不住了,看着就要絕望地倒下去。一聲巨吼,灌木叢中撲出一隻大個的東北虎,張着利牙,豎着尾巴,一衝地向馬撲來。虎尾掃擊着灌木叢,咧咧亂響,震得雪粉四濺。馬被嚇得不刨也不踢了,垂着頭兩眼死盯着撲來的老虎,從鼻子裏發出低沉的哀鳴。虎威震懾如此,想必是千萬年慣性使然。古人造字,直取虎前額上花紋為「王」。
古人以龍也,也視虎為神。《易林》說「駕龍騎虎,周遍天下,為神人使,西見王母,不憂危殆。」仙人得道後,往往乘虎升天。西王母安坐於虎背之上,張天師和趙公明的坐騎也是老虎。
上古時候即有武士專門馴虎,歷代有豪奢者每每畜虎以供娛樂,以助威嚴。《清稗類鈔》中卻有貴州人養虎耕田故事──
活捉到老虎,縛其四足關押起來,每天按時投食穀物,稍雜以肉。老虎起初拒不進食,飢得很了,方才稍稍吃一點。如此數日,早已餓得氣力疲憊,再拔掉虎牙,敲去趾爪,四足平貼如牛蹄。此時繼續關押牠,可以不再禁足,只需每日按時餵養。讓老虎慢慢習慣後,故意放牠歸山。可憐那老虎口中無齒,不能啖食,足下無爪牙,也不能攫獲野物,只能回到農家。農人偏偏不與飲食,再餓牠兩天,老虎只得搖尾乞憐,於是取來繩索繫其頸項,慢慢馴服,最後架上鐵犁,開始耕田,鞭打叱罵,老虎無不如命。據說老虎耕田力強而性格躁進,無牛之惰,有牛之功。每日太陽下山,牛羊下來,耕虎雜處其中,與之偕行,牛羊與虎,像是兩小無猜的兄弟。此事若真,讓人為虎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