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福樓拜經典作《包法利夫人》。\資料圖片
一八四九年夏天,法國各地的報紙刊登了一則本來沒有太多人留意的新聞:一位名叫戴爾芬.德拉瑪(Delphine Delamare)的二十七歲女子,因為婚外情與債台高築而服用砒霜自殺。然而,這報道吸引了法國現實主義小說家福樓拜的目光,啟發他花了四年零四個月的時間,每天寫作十二小時,寫滿了一千八百頁正反兩面草稿,完成了經典作《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於一八五六年發表,隨即在一八五七年被法國政府以小說「破壞善良風俗」的罪名起訴。最後,福樓拜被判無罪,此案亦直接令他與《包法利夫人》的名聲更盛。在此,我們會問:《包法利夫人》疑似破壞了什麼樣的善良風俗呢?
對於這問題,有人回答是「性愛」,畢竟包法利夫人與情夫們的確有不少性愛場面(但這些場面的具體描述不過是「露出了一雙脫了手套的手」,或是「坐上了一輛沒有停下來的馬車」);有說,答案是「拜金」,畢竟包法利夫人為了博得情夫的關注,而花了大量金錢購買各種禮物,最後弄得債務纏身。但我想,性愛與拜金最多只是表象,若要真正明白《包法利夫人》描寫的人性真象,關鍵詞是:虛榮。
《包法利夫人》的第一個情節轉捩點,可算是艾瑪(即包法利夫人)和一位子爵於安德侯爵家的派對舞會上跳了一段舞。這一段舞,以及她身處的舞會,勾起了艾瑪過往對於美好生活的幻想與慾望,也是她陷入深淵的起點。
在舞會之後,包法利夫人日日夜夜於腦中回味與子爵的那一段舞,而手裏則把玩着拾來的雪茄盒。在故事裏,這個貴重的雪茄盒,代表着上流社會的生活品味,同時對照包法利先生抽了兩口雪茄便忍不住咳嗽的庸俗。
在平淡的現實裏,包法利夫人期待繁華的生活,但她尋找不到可行的方法,也從此令自己與身邊的人無所適從,她「一向非常細膩講究,如今,她居然一整天都穿着一件寬鬆的衣裳,腳上套一雙灰色毛襪。家裏全用蠟燭照明,而不用油燈」,最後她只拋下了一句「太窮了嘛!」
包法利夫人變得很難相處,「陰晴不定。她吩咐僕人為自己備上幾道特別的菜式,然而卻一口也不吃」。福樓拜對她的種種描述,指出包法利夫人的矛盾:她對生活的想像與現實有落差,她對物質的追求與得着有落差,而這些落差造成了所謂的虛榮。
其實,與其說包法利夫人拜金,這更是她對於美好生活的虛榮,而在那一個父權時代,當一個女性沒有辦法以自身的事業和工作來獲得更好的生活素質,她除了埋怨丈夫,還可以做什麼呢?包法利夫人嘗試追求浪漫的愛。
艾瑪之所以成為了包法利夫人,非因自主的愛情,而彷彿是她的父親魯歐老爹與包法利先生的協定。這邊廂,包法利先生心裏盤旋,魯歐老爹不會拒絕他的提親,那邊廂,魯歐老爹想着,包法利先生「一定不會在嫁妝上和他斤斤計較。這一點可是非常重要,因為他還欠水泥匠和馬具商人一筆錢,而且蘋果榨汁機的橫杆也等着修理,他勢必得將二十二畝田產賣掉才行。於是他下定決心:『只要他向我開口,我就點頭答應』。」
一名農家女艾瑪就此嫁給了比她年長很多的鄉下醫生夏爾,而在這婚姻裏,浪漫是缺席的。不幸的是,這一名曾在修道院念書的包法利夫人,卻於少女時代大量閱讀騎士文學,並在閱讀中構想了她期盼的浪漫愛情。
活在上流貴族圈子的子爵、年輕有為又與她異常投契的雷昂、風流倜儻的情場老手羅多夫,這些一個接一個登場的婚外男性,無不對應着包法利夫人對於浪漫愛情的想像:華麗、有趣、激情。
所以,包法利夫人虛榮嗎?
虛榮,但包法利夫人對於金錢的虛榮,源自她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卻因社會所限而無法自力更生,而她對於情愛的虛榮,則來自於她對浪漫愛情的追求,卻沒有自主婚姻的自由和權利。虛榮,可以有害,但我又想,如果包法利夫人可以自主自己的婚姻與事業,她會否可以成就更美好的愛情與生活呢?這讓我想起書中的一句話:「酒沒釀準,結果成了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