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如是我見/度橋/月松

時間:2019-09-11 04:24:03來源:大公報

  因為從事廣告行業,我總是離不開各種「度橋」,深夜集體「頭腦風暴」是常態。「度橋」一詞是從香港同事口中學來的,因為項目總監常在視頻會議上焦慮地呼喊:「快啲度橋啦,聽朝就要交proposal(計劃書)啦!」反觀人稱「橋王」的軒仔每次都會淡定答道:「咪嘈啦,反正我哋會度掂佢。」

  在粵語中,「橋」即是「橋段」(idea),「度」,意為揣度、計算、測量。「度橋」是以前戲班的行話,特指編寫劇本,現在延伸為「諗計」,想點子、出主意。點子多的人自然成為「橋王」,高明的辦法和對策是「好橋」,餿主意則為「屎橋」。那「橋」,可謂架設於人的大腦內,如果不好好忖度,智慧就不會跑出來。

  廣告的工作內容不少是圍繞創意,即是「度橋」。「橋」從何而來?當然是要懂得講故事。相信大多數人喜歡聽故事,小說、電影、漫畫的流行就是明證。廣告是溝通的藝術,只有與人對話,才能洞察人性需求,文案才接地氣、有溫度,更易被人接受,使品牌產生「情感溢價」。就我的經驗而言,好的故事通常不是在辦公室想到的,也不是單靠數據調查得來的。我們活着,便有不斷發生的故事,有時好故事就在身邊,只是看你怎麼樣去聆聽和講述。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兩者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我也算是個有一些經歷的人,平時熱衷與別人分享故事,每次朋友聽完我的故事,他們也會講很多的話,多數時候都是受益良多。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有一些不同,彼此有了重新的認識。這大概是故事的魅力吧。

  除了與人交流,我的靈感源泉之二是保持閱讀新聞的習慣。新聞是經過篩選的故事。在新媒體時代,傳統紙媒式微,即使微博、微信等平台日益壯大,也不意味着刷刷手機就能全面攝取信息。社交媒體在快和新奇,為我們提供新鮮的話術或語言風格,幾年前剛入行,當時的老闆要求我們每天讀報、每周交讀書筆記,如今回想那段時間,自己的視野、格局乃至文筆的確提升得很快。

  廣告之所以被買單,在於創意妙,講好故事,其實是在講生活,生活本就是故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