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一物一碼/打擊造假亂象 推數字化溯源監管

時間:2025-10-12 05:01:52來源:大公报

  圖:阿仁認為圈枝與駁枝的出產各有千秋。

  金秋時節,稻熟柑香。資深柑農、仁記臻甘倉創始人阿仁指出,此前颱風對柑果生長的潛在影響為市場帶來不確定性,預計今年新會新皮產量將下滑,一線產區二紅、大紅柑果價格或微漲約5%。然而,比價格波動更值得警惕的是近年市場的造假亂象。

  阿仁揭示,目前造假主要有兩種手段:一是用外地普通柑皮冒充新會柑皮,其油室稀疏細小,只有陳味而無清新柑香;二是通過高溫高濕等手法將新皮做舊冒充老陳皮,其顏色常過深發烏,氣味刺鼻不純。

  圈枝與駁枝 價值迥異

  面對魚龍混雜的市場,阿仁強調,「水土是道地性的鎖,鑰匙只在三水交匯處。」真正的新會陳皮以茶枝柑為唯一原料,其油胞密度極高。為保障道地性,新會區政府自2022年起推行數字化溯源系統,對陳皮實施「一物一碼」監管。他建議無論投資還是消費,均應認準官方「溯源身份證」。

  在真品範疇內,新會陳皮又有原枝、圈枝與駁枝之分,價值迥異。原枝是圈枝技術的深化,選擇基因更純正的圈枝母樹所繁衍,目前數量極少。圈枝柑採用空中壓條法培育,陳化後散發薄荷涼意與蜜香,但抗病性弱、產量低,目前僅佔新會產量的15%,種植成本高昂,被譽為「陳皮界的藍籌股」。

  而上世紀70年代為應對黃龍病危機而誕生的駁枝柑,則通過嫁接技術提升了抗逆性與產量,已成為新會陳皮產業的基石,種植面積佔比超80%,畝產高,管理成本低。2024年新會陳皮產值達261億元人民幣,駁枝柑貢獻了近九成的原料。

  對於圈枝與駁枝的爭議,阿仁認為二者各有千秋。圈枝柑勝在稀缺風味,駁枝柑則強在抗逆高產,通過傳統工藝陳化,二者風味差異會隨時間縮小。他建議消費者理性選擇:日常茶飲,5年駁枝皮性價比極高;藥用調理,可考慮8年以上圈枝皮;收藏投資,則需謹慎考證核心區原枝皮的母樹譜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