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遊客在深圳甘坑古鎮欣賞非遺打鐵花。\受訪者供圖
國慶假期期間,深圳以「古風+潮玩」為核心的文化地標集體變身「穿越劇場」,從甘坑古鎮的東方美學夜境到錦繡中華的影視級國風劇場,再到南頭古城的非遺創新動線,形成了一條沉浸式的文旅鏈條,吸引了大量港人北上體驗。
作為深圳客家文化的活態博物館,國慶中秋雙節期間,甘坑古鎮推出「甘坑花月夜」2.0活動。在光影夜遊體驗上,以聲、光、電為筆墨,將古村田園打造成「無頂藝術館」。夜幕降臨,千盞湖燈如星河傾瀉,非遺打鐵花在3米高空綻放成金色雨幕,漢服舞者踏水而舞,水幕投影將客家山歌與童謠轉化為動態畫卷。
「孩子第一次看到打鐵花,興奮得一直拍照。」香港市民陳女士專程帶着兩個孩子前來體驗,她說,「相比香港的都市景觀,這裏的文化體驗更有層次感,白天逛古村、學非遺,晚上看光影秀、住民宿,孩子玩得很投入。」
在北京,這個假期湧現出了一批文商旅體融合的新消費場景,為傳統旅遊業注入新活力。八達嶺長城夜遊項目通過光影科技、實景演出和互動,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頤和園、天壇、北海等歷史名園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觀光功能,紛紛推出文創市集、非遺體驗、特色餐飲等服務。\大公報記者石華、江鑫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