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黃坤明、高志丹、周長奎、李家超、岑浩輝及孟凡利,共同點燃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盆。\中新社;右圖:全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南沙舉行。\大公報記者敖敏輝攝
全運火種前有源於泰山之巔,今有擷自深海千米之底。9日上午,在中國首艘自主研發建造的大洋鑽探船「夢想」號見證下,第15屆全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採集儀式在位於廣州南沙區的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舉行。與歷屆全國性、國際性大型賽會不同,本屆全運會聖火在超深海(南海1522米深處)環境下,實現可燃冰的採集及點燃,這是全球體育運動史上首次在深海海底獲取綠色「火種」。\大公報記者 敖敏輝、帥誠廣州報道
上午10時,火種採集儀式開始。國旗護衛隊員邁着矯健整齊的步伐,護衛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進入會場,全場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火種採集分為「源火」採集和「聖火」點燃兩個階段。負責「源火」採集任務的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研工作者護送「源火」上台,首次公開展示。火種護衛隊將「源火」盒安放至「源火」台,採火少女在「源火」台引燃手中的採火棒。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組委會主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殘特奧會組委會執行主任、中國殘聯理事長周長奎,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組委會執行主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組委會執行主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岑浩輝,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組委會執行主任、廣東省委副書記、省政府黨組書記孟凡利出席聖火採集活動,並共同點燃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盆。
火種燈將送往4賽區
熊熊燃燒的全運聖火被引入4盞火種燈,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殘特奧會廣東賽區執委會、香港賽區籌委會和澳門賽區組委會代表分別受領火種。3個賽區負責人高舉火種燈,現場嘉賓以雷鳴般的掌聲與歡呼,回應這莊嚴神聖的一刻。
採集儀式完成後,火種燈分別裝車,將送往香港、澳門、廣州、深圳4個賽區城市。11月,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炬傳遞活動將在港澳穗深4個城市舉行。
去年7月,經過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組委會調研論證,決定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牽頭成立科技攻關團隊,並聯合浙江大學、東海實驗室等多家優勢力量,研發了基於「海馬」號(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遙控潛水器)的「源火」採集裝置。通過兩次實地試驗,驗證了「源火」引燃方案的可行性和裝備的可靠性。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方法所副所長陳宗恆說,今年9月16日,「夢想」號配套保障船「海洋地質二號」搭載「海馬」號啟動科考航次,並執行「源火」採集任務。兩天後,科考船到達作業海區,「海馬」號下潛到1500多米深的冷泉滲漏點,運用機械臂手持採集艙收集可燃冰氣體。作業人員通過遠程精準控制,採集到足量的可燃冰,通過降壓分解成為「源火」氣源。科考船甲板面通過光伏發電裝置,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再攜帶燃燒穩定的「源火」返回甲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