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先行先試/知識產權沙盒今季試行 助中小科企融資

時間:2025-10-04 05:01:59來源:大公报

  圖:左起:商經局副秘書長林兆康、知識產權署署長黃福來、高級專利審查主任葉婉儀。

  為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支援措施,其中包括商經局與知識產權署聯同金管局推出的「知識產權融資沙盒」。該計劃將結合銀行、保險、估值及法律等專業服務,協助試點行業,特別是科技企業,利用知識產權作為融資工具。商經局昨表示,沙盒預計在今季推出,首批將有3至5個試點項目,目標是涵蓋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以累積經驗。商界對此頗有期待,希望藉此建立可行的知識產權融資方案,讓銀行更願意為企業提供資金。\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儘管特區政府過去數年已投入超過2000億元,推動創新發展,中小型科企在知識產權融資方面仍面臨困難。商經局副秘書長林兆康指出,在施政報告諮詢期間,不少意見反映知識產權存在「估值困難、流動性低、市場參考不足」等問題。

  其他挑戰還包括:中小企業、銀行及金融機構較熟悉土地、物業、機器、存貨等「傳統」資產的估值方式,但對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卻缺乏經驗。此外,即使知識產權是企業的重要資產,往往未能充分反映在公司賬目中。

  鞏固區域知產貿易中心地位

  知識產權署署長黃福來強調,專利、版權、商標、外觀設計、商譽及品牌價值等無形資產,其價值往往超過機器或存貨等有形資產。研究顯示,無形資產目前已佔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總市值的約九成,遠高於1975年的17%和2015年的84%。該署報告指出,2019至2021年間,本地知識產權密集型行業共貢獻約8780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33%。

  因此,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措施,包括透過知識產權融資,協助中小企業釋放無形資產的經濟價值,激發企業創新與業務發展潛力,吸引國際科技企業落戶,並完善知識產權貿易生態系統,鞏固香港作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地位。

  其中一項重點措施是推出「知識產權融資沙盒」,以「先行先試」方式開展小規模試點項目,邀請銀行、擁有知識產權的企業、估值與法律專業人士及其他相關團體共同參與,在風險可控的環境下推動知識產權融資,實現以下政策目標:

  其一,找出知識產權融資在實際操作中的問題,測試解決方案,並收集真實意見與數據,以便對沙盒運作方式進行優化;其二,分享估值與風險管理等領域的良好實踐案例,為日後制定合適的估值框架與指引奠定基礎;其三,逐步在香港建立支持知識產權融資的生態系統,促進其長遠發展。

  明年推專利估值資助先導計劃

  此外,特區政府將於明年第三季推出「專利估值資助先導計劃」,為本地中小型創科企業提供專利量化估值服務。這類估值透過收入法、成本法或市場法等方法,評估專利的資產價值,相當於為專利「定價」。該計劃將以政府與企業1:1的配對模式提供資助,每宗申請上限為8萬元,每年處理最多100宗申請。

  專利估值結果能提供更全面、具體的專利價值分析與數據,幫助企業了解其專利的實際價值,為知識產權融資提供可靠的基礎資料,從而增強金融機構對這類融資的信心。

  不過,由於該計劃明年才推出,沙盒首批項目將未能受惠。商會人士對沙盒計劃寄予厚望,期望能建立一套獲各界認可的知識產權融資機制,真正打開知識產權融資的大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