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北宋菊花紋瓦當。
廣州有花城之美譽,一年四季繁花似錦,在「小瓦當 大世界──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瓦當專題展」中,各種花卉圖案的瓦當也佔據了相當比例。原來,宋代社會安定,經濟發達,社會文化成都較高,審美意識由偏重政治、宗教轉而追求人文精神,形成了總體生機勃勃、吉祥浪漫、雅俗共賞的裝飾紋樣面貌。此時,瓦當開始與時代同雅,形式上出現更加世俗化、生活化的轉變,花卉紋也成為瓦當紋飾的主要題材。
於是,冰清玉潤的荷花,秀麗淡雅的菊花,雍容華貴的牡丹,還有一些群芳簇擁的團花,或者是更為直接的吉祥心願等,紛紛出現在堅硬的瓦當上,為沉悶的建築帶來一股活潑的生活氣息。不管是花團錦簇,還是一枝獨秀,這些瓦當共同呈現出宋代以來廣州蓬勃向上、生機盎然的生活風貌,都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寫照。
另一種花紋的出現,則見證了廣州與海外的交往,那就是西番蓮。今天的年輕人喜歡用百香果製成各種冷飲,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所熟知的百香果的花就是西番蓮。宮署遺址出土過一片明代的折枝西番蓮紋瓦當,當面裝飾着一朵側視折枝西番蓮,四周穿插有蜷曲的藤蔓枝葉,外繞兩周弦紋和一周連續萬字形回紋,呈現明顯的中西合璧風格。
關於西番蓮紋飾的來源,一種說法是它在元明時期通過貿易傳入中國,一種說法則是它在明清時期隨中西文化交流傳入。無論是哪種結論,都是古代廣州海上貿易繁榮,多與海外接觸交往的結果,同樣體現了廣州對外來文化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