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市民唔想捱貴餸:減價喇!

時間:2020-08-19 04:24:02來源:大公報

  新冠肺炎疫情下,很多市民不敢去街市,轉往超級市場買餸,然而大公報記者格價發現,大型超市的新鮮蔬果及肉類售價,比街市高兩成甚至超過一倍。政府昨日宣布第二期保就業計劃,點名早前曾領巨額補貼的兩大超市惠康及百佳,若要繼續申領,需承諾在領取補貼的9月至11月期間,為顧客及非政府機構提供更多折扣優惠或購物現金券。市民表示減價最實際,認為大財團有責任向社會負責,令大家疫境下「唔使捱貴餸」。有學者認為,超市是疫境中賺錢行業,回饋社會實屬合理。\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解雪薇(文) 蕭霖、梁堅(圖)

  大公報記者昨日走訪灣仔、牛池灣等多區街市及超市,發現超市的新鮮肉類及蔬果,貴街市兩成甚至超過一倍,例如灣仔街市的新鮮瘦肉每斤售68元,同區超市要近134元,兩者相差近一倍;番茄在街市每斤售12元,但超市售23元。

  街市瘦肉$68 超市$134

  有市民稱疫情嚴峻,寧願選擇「買嘢貴少少」、但較衞生的超市,也有市民坦言捱貴餸加重負擔。牛池灣街坊曾太稱,本來較多幫襯街市,但牛池灣街市爆疫,唯有轉去超市「捱貴餸」,「以前天黑去街市執平價餸,五、六十蚊就搞掂晚餐,依家幫襯超市,起碼百幾蚊。」

  對於政府要求兩大連鎖超市百佳及惠康,在第二期「保就業」計劃下,須提供更多折扣優惠或購物現金券,市民普遍歡迎,「幫到少少都好過無」,認為大財團應負起社會責任,避免市民疫下生活百上加斤。翻查上半年的零售數據,超市銷貨價值持續較去年同期上升,多月錄得高於10%的升幅,最高是三月份,大增15.3%,近月升幅雖放緩,但五、六月分別錄得7.3%及4.5%的升幅,顯示超市在疫情下反而受惠。

  在保就業名單上,百佳超市獲逾1.61億元補貼額,承諾受薪僱員人數八千多人;牛奶有限公司獲批補貼3.99億元,承諾受薪僱員人數兩萬多人,集團旗下成員企業包括惠康。

  學者撐政府:公平合理

  百佳及惠康暫未回應會否申請新一輪保就業計劃。百佳稱,疫情下不少入口產品來貨價及運費大幅上升,例如泰國蛋及美國蛋來貨價有雙位數增幅,但零售價分別只加價5%及10%,強調已盡量承擔上漲成本。

  惠康稱,正研究第二期計劃詳情及要求,又稱早前推出全新品牌Meadows,品牌產品價格降低20%,上周公布將捐贈10萬張餐券予有需要人士。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出,超市在疫情中是賺錢行業,政府要求這些企業回饋社會亦屬合理,但對相關行業應一視同仁。他估計,政府未必會深入要求超市就特定貨品減價,超市可能會將平時滯銷、不能囤積的貨物如新鮮食材減價,超市未必會蝕錢,甚至可能得益更多。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第二期計劃要求受疫情影響較小的企業回饋社會,讓利於民,是對第一期計劃的改善,新規定更多考慮了政策的長期性和公平性。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建議,兩間連鎖超市應把至少一半「保就業」津貼回饋社會,包括減價、向弱勢社群贈與超市券、或把現金捐予關愛基金及自行成立關懷基金。社區幹事劉天正促政府加強巡查、做好監察,超市亦應盡快公布回饋社會的細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