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名師大講堂,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出席開講儀式。\大公報記者盛德文攝
【大公報訊】記者盛德文報道:為支援前線教師迎接新學年,香港華夏教育機構昨日下午在沙田培僑書院舉辦聯校教師專業發展日的「名師大講堂」,邀請3名來自北京、上海和本港的中學校長及資深教育家,分享在AI新時代下的教學、教育管理發展與合作。14間來自華夏教育機構的中、小學校近千名教師和校長出席了講座,會後雙方互動提問,氣氛熱烈。
主禮嘉賓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致辭表示,好老師是國家民族的希望,教育要與時俱進,老師要必須不斷反思求進。成為好老師包括不斷努力持續進修,強化專業能量。其次,努力開拓專業視野,向專家學習是最便利的捷徑。第三,加強同儕的交流,促進共同提升和成長,「你有一個方法,我有一個方法,大家互相交流,就可以產生出好多不同的好方法」。
北京市第一實驗學校校長李希貴主講「AI時代如何做教育」,他指出人工智能(AI)飛速發展,「我們正處在歷史轉折點,校園所有能力訓練基本上都可被人工智能替代」,教育專家與其焦慮,不如思考如何與GPT錯位發展。
多樣化是創新本質
上海金瑞學校總校長程紅兵講題是「面向未來的課程教學」。他指出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退化,後果可怕。面向未來的教育,不會是只培育背誦式的「記憶者」,應該是有想像力的一群,多樣化是創新的本質。
培僑書院總校長吳育智主講「創建一流特色學校的做法和經驗」,他分享了由小學到中學一條龍辦學校的心得,及從培僑書院英文縮寫(PKC)歸納出教育和管理精髓,即團隊、智慧和反思,教師更要透過不斷學習、思考以至與同儕分享、交流,加強對人工智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