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長者煩心事❸/婆婆院友:唔想住喺安老院等死

時間:2021-10-13 04:28:13來源:大公报

  「再咁落去會發癲、死得仲快!我唔想喺呢度等死!」年逾七旬的孫婆婆控訴住安老院好悶,而且「冇人理」。

  香港正面對人口急劇老齡化,安老院舍一位難求。這邊廂,每年有數千名輪候院舍的長者,「等到死」都未能輪到宿位。那邊廂,有幸入住的長者卻想「逃離」院舍。

  香港的安老院服務真的如此糟糕?還是老人家住得不慣,日日發牢騷?\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黃山(文、圖)

  現時全港約有145萬名65歲或以上長者,當中約有5.9萬名長者居於各類安老院舍,佔65歲以上人口大約4.1%。香港居住環境狹窄,不少長者住在破舊樓宇,不利居家安老,輪候安老院舍成為唯一改善環境的出路。可惜安老院舍宿位長期供不應求,前年及去年分別有逾七千名長者在輪候期間離世。

  一見街坊 馬上大吐苦水

  安老院舍一位難求,另一方面又因爆出「虐老」、不尊重私隱等新聞,為人詬病。深水埗就有護老院舍,在去年9月至今年3月期間,先後因違反《安老院實務守則》中「無採取適當步驟保障住客的尊嚴和個人私隱,以及沒有按規例僱用員工」等,被社署四次點名警告。今年9月,該院舍再被社署以「僱用員工不足」兩次定罪。

  為探真相,大公報記者日前到該護老中心了解,遇上探訪院友孫婆婆的熱心街坊陳女士及黃先生。陳女士表示,年逾七旬的孫婆婆原本住在深水埗富昌邨,他們三個人是鄰居,關係要好,常有往來,所以孫婆婆入了安老院,她和黃先生也常結伴來探望。

  孫婆婆是泰國華人,數十年前移居香港。她有一子一女,兒子留在泰國生活,女兒早年嫁到美國,婆婆孑然一身獨居富昌邨多年。數月前,孫婆婆在家中跌倒,幸好社工上門送飯及時發現,報警把老人家送院,救回性命。她康復後,社工擔憂她繼續獨居易生意外,在徵得同意下,老人家獲安置到區內的護老中心。惟孫婆婆入住之後十分抗拒,常常大叫要搬走,「好唔鍾意嗰度,好似等死,快啲將我接返屋企」。街坊到來,孫婆婆如見救星,馬上吐苦水。

  鬱悶難耐 情緒十分低落

  孫婆婆向街坊狂呻,「呢處好悶,完全無自由,又無尊嚴,冇人理我。再咁落去會發癲、死得仲快!」另外她亦擔憂居所會被房署收回,日思夜想,情緒非常低落。「我要返去,唔想喺呢度等死!」孫婆婆不斷向街坊求助,街坊搖頭嘆息。

  對於婆婆的「去留」,院舍職員回應大公報記者表示,街坊並非婆婆的家人,無權作主,若婆婆有什麼訴求,需由社工跟進。

  被問到院舍曾被社署點名警告,職員解釋:「是同事幫院友換尿褲時,不小心忘記拉圍簾而被院友家人投訴。事後院舍已將該名職員辭退。」該職員又指:「院舍已經好盡責,人人都做得好辛苦!」

  觀塘區亦有護老機構在去年被社署警告五次、定罪三次。記者日前巡訪該機構的院舍,見到數名長者在大堂內不時對窗外望,似等親友探望,惟記者在門外守候近半小時,都不見有職員出現,反映院舍人手不足。記者事後致電該院舍,欲了解被警告及定罪的因由,職員拒絕回應。

  據社署資料顯示,去年至今年度對安老機構發出的警告,明顯比上一個年度高出28.3%。改善安老服務已成為重要民生議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早前亦在網誌提出警號,本港「高齡海嘯」還未到,安老服務情況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