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宣道會鄭榮之中學黃偉明老師:做學生成長路上的點燈人

時間:2025-07-01 05:02:01來源:大公报

  圖:黃偉明老師

  「做老師最重要的,是願意與年輕人同行,並對這份工作懷有熱誠。」這句話貫穿了黃偉明老師的教育生涯。在宣道會鄭榮之中學任教38年以來,他憑藉對教育的熱愛,積極擔當起理解、接納和引導學生的角色,以熱誠感染學生,以身作則積極面對問題,成為無數學生成長路上的點燈人,道盡教育工作者對「傳道授業」的赤子之心。

  黃偉明回溯起選擇教育行業的初心,是因為從小學到中學,他遇到過很多好老師,不僅傳授他知識,更陪伴他成長。「老師對年輕人的成長,會有一個積極的影響力,幫助他們建立自我認知和應對挑戰的能力。」正是教師這份工作的意義,令他堅守這個職業38年。令他動容的是,數十年前曾處理幾位學生違規事件,如今與這班已屆中年的學生們聚餐時,仍有人記得和提起老師當年如何引導。「原來我們老師做的每件小事,每一點滴,都成為他們成長後的體會和回憶」。

  因應學生能力調整課堂

  作為物理與數學科教師,他坦言初任教時面對40人課堂曾緊張到手忙腳亂,但憑藉對學科的鑽研與不斷通過經驗積累改進,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理念。他說,老師自身的專業能力最為重要,必須熟練掌握科目知識和教學技巧,否則難以清晰傳授內容。其次,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和狀態等靈活調整課堂和課業安排,才可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例如對能力強的學生,會提供挑戰性課題拓展思維;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則側重基本基礎培訓。此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心態和習慣至關重要,老師初期可以多輔導,但逐漸要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這樣才能長久有效。

  黃偉明分享,他有一位SEN(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經常會在課堂上提問,為了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並不會制止他提問,而是先會快速直接地回答他的問題,再將其專注力拉回到課堂中,幫其建立秩序感,慢慢地該學生學會等老師講完課後再舉手提問,進步明顯。更令黃偉明感到滿足的是,初時與該學生在走廊碰面時打招呼,並不會得到理睬,而現時這位學生會停下來應答。

  談及與學生的相處,黃偉明說,自己深受以前老師的影響,很容易和學生建立融洽的關係。他認為自己與學生的關係是亦師亦友,日常溝通中他習慣像朋友般與學生相處,令溝通較為理想和順暢。但在價值觀與品德教育上絕不讓步,「老師的角色是需要幫學生建立自我,積極的價值觀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最需要建立的根基,因此需要適度管教。」

  重視體驗 率學生內地交流

  在黃偉明的教育理念中,教育下一代認識家國情懷和國民身份認同是老師的重要工作。「最重要是學生要有第一線體驗,並非只是網上聽別人說。」為此,學校每年組織內地交流團,帶領高中生親歷杭州、廣州等地的發展。他分享,曾有一位中四的學生赴杭州交流後,打破了之前聽聞的負面評價所帶來的偏見,在親眼見證後全部改觀,甚至直言想留在當地讀書。課堂中,黃偉明亦善於融入國家安全、核能源應用、航天科技等話題,引導學生討論反思,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增強他們的國家觀念和身份認同。\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