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徐家匯書院中庭一景。\作者攝
短短三個月後,再訪上海。今次帶同十數位香港出版文化青年同業參觀書店、美術館和潮流文創空間,並終於有機會來到徐家匯書院參觀,了解公營圖書館之於社群乃至城市的意義所在。
自今年初面向公眾開放以來,徐家匯書院線上線下熱度一直不減,全國乃至海外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周末館內舉辦的讀書會、親子工作坊和講座等,亦吸引眾多當地市民參與其中。如今,這座五層樓高、佔地近一萬九千平方米的新落成建築,儼然徐匯區乃至上海的藝文新地標。
到訪當日,徐家匯書院館長助理蘇華為我們介紹書院的建築風格、藏書品類、科技賦能、配套活動及特色打卡景點種種。書院位處上海歷史悠久、極富人文氣息的徐匯區,因應區位特色,書院內外亦隨處可見東西交匯之元素:其建築外部由奇普菲爾德事務所設計,內部空間布局則由中國著名建築師俞挺操刀;門口「徐家匯書院」五個大字為明代海派文化奠基人、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國近代科技事業先驅者徐光啟書法集字而成,而這座矗立在二十一世紀當代上海的公共圖書館,其東西古今交互往來之建造與運營風格,其緊隨互聯網趨勢發展的線上線下協同模式,莫不與徐光啟及其所開創的科學與創意精神,十足契合。
徐家匯書院之所以自一開幕便成為網紅打卡地,不單因其藏書量眾(館內藏書二十多萬冊,報刊六百多種),因其定期在館內及聯動上海書展、上海國際童書展等藝文機構和空間等舉辦系列閱讀推廣主題活動,也因為圖書館與市民公眾已然建立起生動且不失活力的連結,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連結,更是心靈與精神層面的連結。書院特色八景,每一景都以「光」命名,如文創產品專區東西公園內「光的隧道」,書院中庭長逾十八米之海上書桌「光的鑒證」,少兒區「光的啟蒙」,以及吸引眾人前往打卡、可遠眺徐家匯百年教堂的戶外長廊「光的眺望」。因應書院宣傳語「沐光而生,向光而行」,書院內設「燈塔書房」,邀請文化名人及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推薦心水好書,將愛書人的聲音、喜好與興趣種種引入空間,令到此空間互動更強,更為豐盈可愛。
燈塔有光,光如閱讀,照亮你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