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表彰決定,對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和優秀作品進行表彰。其中,電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舞劇《五星出東方》、歌曲《可可讬海的牧羊人》3部新疆作品獲「優秀作品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被授予「組織工作獎」。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共有11部文藝作品先後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包含電影、電視劇、圖書、廣播劇、戲劇、歌曲多個類型,這些作品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抒寫中國人民奮鬥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氣神。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在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李霆鈞提供
精品力作迭出 講好新疆故事
今年3月,根據「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英雄事跡改編的電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公映,觀眾無不為之感動,以熱烈的掌聲和滾燙的淚水向英雄致敬。「帕米爾雄鷹」飛入銀幕,拉齊尼·巴依卡的光輝形象也走進了更多人心裏。
以電影作品的形式謳歌英雄,是樹立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標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2014年,電視劇《阿娜爾罕》與電影《真愛》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2017年和2019年,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遠去的牧歌》相繼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今年8月,在參加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新疆日報石榴雲打造的「非凡十年·天山誦讀」大型系列全媒體報道時,誦讀人迪麗熱巴談到自己主演的第一部電視劇《阿娜爾罕》感觸良多,「這部劇所闡述的歷史背景、群體故事、人文風貌都極其生動深刻,讓我認識了什麼是文藝作品的文化內涵,出演這部劇給了我一個很好的起點。」
電影《遠去的牧歌》劇照。天山電影製片廠提供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各文藝創作單位始終堅持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之路,將民族團結、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中湧現出的典型人物和動人故事,通過多元藝術形式進行創作,以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源於人民的素材化為優秀的文藝作品。
「新疆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的作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新疆電影家協會主席高黃剛說,「講述阿尼帕·阿力馬洪收養各族孤兒故事的電影《真愛》、舞台劇《情暖天山》,展現『訪惠聚』幹部熱血情懷的《塔克拉瑪乾的鼓聲》以及今年獲獎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都是源於新疆現實生活、充滿正能量與人文情懷的作品。」
圖書《援疆幹部》。
2014年,圖書《援疆幹部》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這本書通過講述幾位援疆幹部的追夢之路,展示了這個群體身上的時代精神和人性光輝,它的獲獎為新疆圖書繼續向『五個一工程』邁進樹立了榜樣。我們的文學作品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把握歷史進程和時代大勢,同時作家的創作始終要紮根於人民之間,泥土之中,讓人民成為作品的主角,還要把高質量作為文學作品的生命線,提升其精神能量、文化內涵、藝術價值。」新疆作家協會秘書長王族說。
舞劇《五星出東方》海報。
增進交流互鑒 增強創作底氣
舞劇《五星出東方》由北京歌劇舞劇院、新疆和田地區新玉歌舞團創演人員合作演出。「與國內院團的合作,讓這部劇達到了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的完美融合,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和田地區新玉歌舞團黨支部副書記吐遜江·阿不都拉說,獲得「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更堅定了大家走交流互鑒之路的信心。
「從來到新疆創排《情暖天山》到現在創排的《張騫》,我作為新疆舞台藝術發展的參與者,收穫滿滿。」今年4月22日,舞劇《張騫》面向社會公演時,總導演邢時苗說,「在近10年的時間裏,以新疆藝術劇院為代表的新疆文藝院團,通過與國內一流編創團隊的合作,在交流互鑒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着舞台藝術的高質量發展。」
舞劇《張騫》。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攝
通過創排《張騫》,新疆藝術劇院的演員們已展現出對舞台劇熟練的表演能力和把控能力,能在多舞種、多角色上變換。「在正確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的基礎上,創演人員的創意靈感得到激發,豐富文化內涵、表達思想情感的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副團長加蘇爾·吐爾遜說。
在創排《情暖天山》時,導演組邀請到世界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裏拜爾出演阿尼帕。作為整台劇的靈魂人物,迪裏拜爾為與她一同演出的新疆青年演員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大師課」,幫助他們認識到舞台劇對演員更高層次的要求。
此外,新疆藝術劇院話劇團的《林基路》、歌舞團的歌舞晚會《新疆是個好地方》、疏勒縣的原創歌舞劇《班超》均引入國內一流編導演擔任主創。隨着與國內創演團隊的交流互鑒逐步加深,新疆藝術劇院舞台劇不斷取得突破,同時為培養思維活躍、視野開闊、素質過硬的表演的人才提供了平台。
擴大展示平台 叫響新疆名片
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長春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近年來,新疆電影帶着一張張響亮的名片在國內國際影展亮相,向世界展示中國新疆的風採。
2021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6部新疆創作的電影出現在「中國故事——天山牧歌單元」,由天山電影製片廠創作的《真愛》《塔克拉瑪乾的鼓聲》《遠去的牧歌》《崑崙兄弟》等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地展示了真實、美麗、和諧的新疆,同時《塔克拉瑪乾的鼓聲》還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和金雞百花電影節展映,《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讓屬於新疆的電影名片再放異彩。
1959年至今,天山電影製片廠共生產創作120部電影、30多部紀錄片和300多集電視劇,其中多部影片曾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我們正着力擴大獲獎作品的展示平台,把新疆電影創作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傳遞出去,吸引國內外影視攝製機構,認識新疆這座影視創作的富礦,來疆拍攝作品,與我們合作共同推進新疆影視產業的發展。」天山電影製片廠黨委書記荊魯洲說,新疆有廣闊的創作天地,今年上映的《平凡英雄》根據救治和田斷臂男孩的「生命接力」故事改編,在這部國內一流影視機構攝製的影片中,新疆多位編、導、演職人員走入台前幕後。
舞劇《張騫》。新疆藝術劇院提供
近年來,新疆舞台劇目也在全國性藝術展演、評獎活動中連連亮相併取得佳績,在中國藝術節、文華獎、中國舞蹈「荷花獎」、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中國—亞歐博覽會「中外文化展示周」、華語戲劇盛典上,《張騫》《金色的胡楊》《陽光下的麥蓋提》等舞台精品收穫了全國觀眾和業內的讚譽。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我們將繼續加大在全疆文藝院團、單位組織『五個一工程』參評作品的力度,投入專項資金用於組織創作,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國內一流文藝創作人才合作,多創新、出精品,豐富新疆文學藝術作品的形式,除電影、戲劇、歌曲外,還要推動電視劇(片)、圖書等類型創造新佳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張太保說。
資料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