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和煦陽光映照下的S101風景道宛若一條綵帶在山間遊弋,串聯起沿線風光和城市村莊,吸引着眾多自駕遊愛好者。
4月2日,S101沿線風光。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姚剛攝
S101公路東起烏魯木齊,西至烏蘇巴音溝,連接烏魯木齊市、昌吉市、呼圖壁縣、瑪納斯縣、石河子市、沙灣市、烏蘇市等地,沿線可以領略雅丹、丹霞、戈壁、河谷、峽谷等優美的自然風光,被稱為天山地理畫廊。這條風景道將沿線各縣市特色旅遊資源串聯為一體,形成獨具特色的「觀光黃金線」,是天山北坡的主要旅遊地。
沿線各縣市構建「快進慢遊」旅遊圈,完善旅遊基礎設施,着力提升遊客的出行體驗。村村通公路,山山皆是景,繪出一幅人、路、景和諧相伴的美好畫卷。
環環相扣形成自駕環線
4月2日,S101沿線風光。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姚剛攝
從昌吉市硫磺溝鎮而入,驅車行駛在S101線上,蜿蜒的公路兩側丹霞峰林聳立,如多彩絲帶綿延百余公裏,被人們稱為「百裏丹霞」。
「S101銜接江山多嬌、赤壁天湖、康家石門子岩畫等自然和人文景觀,串聯起百裏丹霞精華部分,以路為網形成沿線各縣市環環相扣的自駕遊環線。」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張子斌說,昌吉州境內3條路將S101與G30相連接,風景道為遊客提供了自駕遊的環境,也為沿線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空間。
瑪納斯縣清水河哈薩克族鄉貝母房子村牧民古力努爾·蘇力坦,是村裡最早開農家樂的人,她對打造風景道有自己的理解,「路好了,農家樂一年四季都能營業,來的人也更多,2021年我就掙了6萬多元。」貝母房子村地處S101邊,今年村裡規劃建設星空屋、泡泡屋等,發展鄉村休閒遊,提供更多休閑方式,力爭讓過客留下來。
風景道與高速公路聯通,遊客能快速進入其中,開啟慢慢品味沿線美景的休閑旅遊模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資源開發處處長張春明表示,S101風景道既有顏值,沿線又有豐富的旅遊內涵,連接起天山北坡的山水、人文、歷史,加上與高速公路相連開啟「快進慢遊」旅遊體系,極大帶動沿線區域旅遊發展。
交旅深度融合串珠成鏈
4月2日,S101沿線風光。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姚剛攝
2021年5月,呼圖壁縣至瑪納斯縣公路品質提升工程通車;9月30日,瑪納斯南山至巴音溝公路品質提升工程通車……S101沿線路況越來越好,自駕遊車輛日均達到1500多輛。
近幾年,旅遊產業中自駕遊比例呈逐年遞增態勢,風景道成為帶動沿線旅遊發展的重要載體。在「交通+旅遊」融合發展路徑下,新疆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資源和地理優勢,不斷推進和完善風景廊道建設。
S101公路品質提升工程建設過程中,交通部門在沿線主要景點附近開闢、預留停車場和廁所建設所需場地,為景區預留進出通道,協同助推區域旅遊發展。
4月1日,記者途經S101昌吉州段百裏丹霞駱駝峰驛站時,見到工人們正在建設觀景台,一旁的裝配式衛生間已建成。觀景台建成後,遊人能更好觀看遠處形似駱駝的山峰景觀。
道路標識標牌及廁所、停車場、觀景台……沿線各縣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風景道自駕遊便利性和可玩性。2021年,昌吉州投入2700萬元,實施「百裏丹霞風景道」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今年,沿途的丹霞氣泉谷、五道埡洞穴酒店等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S101線串起近30處景點,沿線瑪納斯縣清水河哈薩克族鄉、呼圖壁縣石梯子哈薩克族鄉、昌吉市硫磺溝鎮等地,也瞄準旅遊市場,不斷提升鄉村休閑度假遊的品質。
瑪納斯縣清水河哈薩克族鄉坎蘇瓦特村位於公路沿線,遠遠望去,該村紅坑片區一排排灰頂白牆的民宿排列得整整齊齊。「我們將52套民宿中的30套以村民入股方式交由公司運營管理,入股村民每年可獲得1萬元收益,其餘22套由村民自行打理。」坎蘇瓦特村紅坑片區黨支部副書記韓東說,該村藉助交通優勢,打造集旅遊、觀光、休閑、食宿為一體的紅坑精品民宿區。
全域思維打造風景廊道
4月2日,S101沿線風光。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姚剛攝
沙灣市新疆天賜聖泉度假酒店,慕名前來的遊客愜意地享受着露天溫泉。
「抬頭就能看到雪山,呼吸新鮮的空氣,室外泡溫泉很愜意。」4月2日,烏魯木齊市遊客董軍遊覽完百裏丹霞景色,來到酒店室外溫泉放鬆。
酒店負責人蔡玉璋說:「客人主要是來自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奎屯等地,其中大部分都是自駕而來,一般都會在酒店待兩到三天泡溫泉,做理療給自己放個短假。」
到沙灣市享受溫泉療養度假,在呼圖壁縣觀看百裏丹霞景觀,在瑪納斯縣品嘗鄉村特色美食……風景道沿線縣市依託自身資源優勢,從全域出發謀劃旅遊發展方向。
「風景道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在通訊、廁所、標牌標識等方面還要繼續完善,在宣傳推廣上還需要打造聯盟,共同推動S101線的宣傳和推廣。」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副廳長侯漢敏表示,文旅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旅遊風景廊道體系建設,依託快速交通全面優化旅遊空間結構,以全域思維加快推進旅遊建設步伐,優化提升「快進慢遊」產品體系,讓自駕遊客領略新疆之美。
4月2日,S101沿線風光。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姚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