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长廊 > 正文

中國青年說/「考古就是尋找中華民族的根」

時間:2021-06-03 10:07:36來源:大公網

在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考古人員利用特製的升降設施在3號「祭祀坑」內作業。

  在考古發掘現場待了近20天,和團隊清理完70余厘米的填土后,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研一學生林聖迪在三星堆5號祭祀坑中心偏東部的位置,看到了一個長條狀的金色器物,經清理和修復后,成為了三星堆遺址迄今發現的最大黃金面具。儘管已過去3個多月,但回想起當時場景,這個1998年出生的男孩還是有一絲興奮。但林聖迪並不因此自滿,而是回歸初心,繼續尋根,因為「考古就是尋找中華民族的根」,他表示。/大公報記者 向芸

  三星堆遺址5、6、7號祭祀坑的發掘工作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四川大學聯合負責。去年12月11日,四川大學考古隊入駐三星堆遺址,幾天後來到三星堆遺址的林聖迪,被安排在5號祭祀坑輔助發掘。「大約20來天一直在清理填土,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向下清理。」林聖迪說,當時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僅3.5平方米的5號祭祀坑裏,面朝黃土逐層清理。

  「第五層土層清理完畢后,器物層表面開始出露,黃金面具是在1月5日下午發現的。」剛發現時,由於只清理出金器的局部,它看起來像一塊皺巴巴的金箔。隨着坑內填土的逐層清理,金器揭露出的範圍越來越大,林聖迪看到這個金色器物從長條狀變成塊狀,「能看出是一件經過了反覆疊壓的金器」。由於它出土的位置很特殊,當時林聖迪還和帶隊老師猜想,可能是某種跟權力相關的器物,才會特意擺在中心位置,「而且它周圍還有一圈金圓片、管狀玉石串珠等。」

  隨後,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與文保人員經過反覆醞釀和討論,在今年2月初對其進行提取,轉移到實驗室中進行后續的文物研究和保護工作,這件殘缺卻令人震驚的黃金面具終於顯露於天下。

  田野作業磨煉專業技能

  最初的激動過后,林聖迪努力讓自己回歸考古發掘的初心,「這個面具原本就是埋在那裏的,誰發掘出來都一樣,只是剛好我在那個地方了。」在他看來,普通人可能更關注發掘出了什麼珍貴寶貝,而考古工作者則不會完全按照器物的珍貴程度來決定考古發掘的價值。

  「遺址的層位關係,以及陶片、石器等看似普通的遺物,都能體現出當時生活在那裏的人群的痕跡,通過考古發掘還原古人的生活,可能比單純挖出一件珍貴器物更有意義。」林聖迪說。

  初中就開始學習古史的林聖迪認為考古是一個「尋根」的過程,要盡量靠近古代歷史、盡量復原古代社會。「往大說,考古是要尋找人類的根──我們從哪裏來,比如將舊石器時代的上限從260萬年前推到300萬年前;往小說,考古就是尋找中華民族的根,中國人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要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面貌,就不能忽略古代先民遺留下來的思想和遺產,要通過考古找到文化的根。」

  談及此次參與三星堆考古發掘的感受,林聖迪覺得這段經歷「可以寫進人生大事記」。「就像老師說的那樣,最精細化的田野作業能磨煉專業技能,科技含量最高的發掘現場能拓展眼界,最為龐大的學科交叉能見識其他領域的研究方法,而最高的社會關注度則讓我們從精神層面得到滿足,體會到考古工作是被重視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