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长廊 > 正文

炎黃之胄寫丹青 筆落林泉領時風

時間:2020-10-30 11:11:06來源:大公報

  (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黃胄的驢,被譽為中國近代畫壇「三絕」。有此並稱之際,黃胄方三四十歲。這位沒學過一天素描、沒上過一天美術學校的畫家,憑藉敏銳的藝術嗅覺、不懈的實地寫生,和創造性的速寫入畫。2020年是黃胄誕辰95周年,他的家鄉河北蠡縣舉辦了一場紀念展覽。109幅照片和畫作,清晰勾勒出畫家的一生,也為年輕後學揭示出作畫、為人和處世的真諦。

  1925年,黃胄出生在蠡縣梁莊。這裏屬於「大百尺仰韶文化圈」。上越千年的歷史回聲,淳樸豁達的民俗鄉風,濡染了他最原初的視野。玩獅子、踩高蹺,說書唱戲不停,梁莊村民熱愛生活,能夠苦中取樂。黃胄曾憶述,自己兒時經常進城看城隍廟裏的民間壁畫,一看就着迷,完全看不夠。冥冥之中這也成了他踏上美術之路的接引者。

  城隍廟裏迷壁畫

  黃胄很早便展現出卓越的藝術天分。1933年開始上學後,他最喜歡的也是畫畫課。每天放學回家,在幫母親燒火做飯的時候,他都會用燒火棍在門板上畫勞作的母親。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中華大地陷入戰爭苦海。幼小的黃胄亦不得不跟隨母親,背井離鄉,去陝西尋找父親倚靠。在西安讀高小期間,黃胄臨摹的抗戰宣傳畫贏得一片叫好,後來學校的各種展覽、板報便悉數由他負責。

  展覽現場,《歡騰的草原》《打馬球》《雄鷹圖》等作品,帶着濃郁的原野氣息,彷彿瞬間就能把觀者拉進畫家寫生的現場。草原無邊的曠達、駿馬勁甩的鬃毛、雄鷹舒展的翎羽……瀟灑、自然、野性、傳神,吸引着觀展者久久駐足,享受大家手筆帶來的無盡享受。

  追溯黃胄的藝術之路,不得不從恩師趙望雲說起。趙望雲是「長安畫派」創始人,一生踐行徒步寫生、專注民生的美術理念。在西安讀中學時,黃胄第一次接觸到趙望雲的作品。那種關心民瘼、悲憫天下的情懷震撼了這個年輕人,自那時起,黃胄開始立下宏志──畢生執畫筆,水墨寫時世。

  《大公報》插畫領路

  看過趙望雲的「農村寫生」系列,黃胄曾說,「對現實中到處都是貪官污吏是深惡痛絕的,也有了愛國愛民的思想,覺得自己身為一個畫家,就必須反映老百姓的苦難生活,自己有責任向外報道這些東西。」彼時,趙望雲的寫生作品多是在擔任《大公報》旅行記者期間所繪,並在《大公報》上連載,有趣的是,黃胄也在無意間使用了「報道」一詞,來陳說自己對恩師的追隨及對藝術的理解。

  在那之後,黃胄真正打開了自己的美術天地,確立了腳丈天下、筆寫春秋的藝術觀。在陝西千陽教課期間,他經常到當地的小酒館、茶館畫速寫,創作了一大批親眼所見、令人感動的現實主義力作。他還跟油畫家韓樂然一道,徒步八百里秦川,用近3個月的時間專心記錄造化自然。

  黃胄擅長畫驢,但畫家何以至此,卻鮮有人聞。事實上,黃胄在新疆下鄉時,居室隔壁就是一家給驢子削蹄釘掌的打掌舖子。每天,小驢或奮蹄搖尾,或噴鼻長嘯,或倒地翻滾,黃胄都一筆一筆記錄下來。通過長期的細心觀察,他終能創作出栩栩如生、百態千姿的毛驢。

  作家梁斌曾說,前人繪驢,每以「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或「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的清雋冷瘦為尚,但黃胄畫驢卻着力描繪這種動物與民間生活的聯繫,渲染驢子的稚憨神態。這一農家蠢物竟也登上大雅之堂,是我國傳統繪畫創作領域的一大擴展。

  1940年代,陝西寶雞惠工中學組織了一次體育比賽,一位姓梁的同學獲得了一面錦旗,上面寫着「炎黃之胄」四個大字。經問詢老師,這位同學明白了其中深意,遂立志做一名有所作為的炎黃子孫。那一天,這個年輕人自己做主,把名字改成了「黃胄」。數十年畫壇躬耕之後,當年的梁同學也成了名家,他可以無愧地告訴自己,完全對得住「炎黃之胄」這個稱謂。

  一書插畫 「二梁」重逢

  在河北蠡縣,有一處文化地標「二梁紀念館」。其實,這是當地百姓口中簡便又親切的叫法,「二梁」的全稱就是當地走出的兩位文藝大家──梁斌與黃胄(梁淦堂)。說起二人,雖為同鄉,更是同族親戚,但因均少年離鄉,四方闖蕩,所以兄弟倆的第一次重逢與相認,還頗有些許傳奇色彩。

  梁斌出生於1914年,代表作《紅旗譜》展現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壯闊歷程,被稱為「反映中國農民革命鬥爭的文學史詩」。上世紀50年代初,《紅旗譜》擬印豪華本送瑞典書展之用。編輯問梁斌,請誰繪製插圖為宜?梁斌說「北京有個畫家黃胄,藝事精妙,聽說是我們老鄉,可能熟悉書中所寫地方的風土人情,請他合適。」當時,黃胄並未答應作插畫,而是給北京和平畫店打電話,說想見梁斌一面。

  見面當天,黃胄一出現,梁斌一眼就認出了眼前這位大畫家,竟是闊別20多年的堂弟。兄弟重逢,熱淚盈眶,道不完的家鄉話,說不盡的兒時情。至於《紅旗譜》插畫一事,自然也被黃胄視作自己的大事一般。

  據後人回憶,為了畫好《紅旗譜》的插畫,黃胄回到家鄉,同老鄉們促膝相談,並特地趕到瀦龍河千里堤體驗生活,積累素材。後來,黃胄用畫筆生動再現了那個時代、那片土地和那裏的人們。

  「黃胄的插畫與其說是從屬於小說,毋寧說是卓越的肖像描寫,真使拙作增添光彩。」梁斌生前曾對人說到,黃胄筆下的人物是家鄉的人物,筆下的事物是家鄉的事物,完全是小說生活的補充,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為豐滿。

  黃胄(1925-1997),原名梁淦堂,字映齋。著名中國畫畫家。提倡生活、速寫、創作「三位一體」的創作理念。

  17歲師從趙望雲、韓樂然。1946年兩赴黃汜區,以速寫、寫生反映民苦。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深入大西北、西藏,逐步形成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創作了《蘋果花開的時候》、《打馬球》、《慶豐收》、《載歌行》、《藏童上學圖》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