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长廊 > 正文

旅法畫家藏淵 將中國詩意帶入西方幻境

時間:2020-09-04 08:26:55來源:香港文匯報

■藏淵認為,藝術雖然不分東西,但各自表達、傳達意蘊的方式截然不同。

藏淵認為,藝術雖然不分東西,但各自表達、傳達意蘊的方式截然不同

  作為一名藝術創作者,藏淵無疑是幸運的。在繪畫的世界裏,天賦與機遇是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否則便大多只能夠淪為一項人生的樂趣。自小在以「民間畫家」為業的祖父薰陶下愛上水墨畫,並畢業於法國巴黎第八大學造型藝術學院和巴黎高等藝術學院,藏淵認為自己與藝術的關聯是天然的,「是我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他說。

  藏淵被稱為「西方當代抽象派的新代表」,但事實上,當年從家鄉陝西遠赴法國學習,他的心裏並不那麼篤定,甚至一度認為自己「難以融入法國的生活」。早在2004年,藏淵考入西安美術學院,那時候的中國處於一個藝術氛圍十分熱鬧的時期,既有傳統習作的延續和錦上添花,更有東西方不斷衝擊的新奇文化在那裏落地生花,對於他來說,在藝術的精神世界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擴展甚至滿足。

  「但是我學習的東西不允許自己局限在那裏。」藏淵說,「我明白要參透一件事情,沒有背後的歷史和文化支撐是做不到的。」他不遠萬里去法國求學,一待就是十幾年,與當地的同好一同生活、工作,逛遍大小博物館、藝術中心,「是個很慢的過程。」他說道。

  靈感源於商周青銅器

  法國無疑是個藝術者眷戀的國度,但藝術的世界本就無國界,從上世紀之初的徐悲鴻、林風眠、常玉,到四五十年代的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再到今天以藏淵為代表的第四代旅法藝術家,無一不在用畫筆感受和表達不同的文明和美學。然而,關於中西合璧的理論談起來簡單,藏淵作為一個「實踐者」,卻是在漫長的時間中,遊走在法國與中國之間為他的繪畫和藝術理論定奪。

  「無論是英國抽象畫家法蘭西斯培根還是唐宋文明,都是給我啟發和靈感的種子。」藏淵目前的抽象風格則主要源自於參觀位於巴黎的亞洲美術博物館時看到的商周青銅器,「從那些斑駁的器皿中感受到了抽象的魅力。」他說,「我習畫的啟蒙並不是西方藝術,而是自己用毛筆作畫,那應該是受到了外祖父的『民間』風格所影響。」爾後,他在家人的支持下拜師從藝,學習中國水墨畫及書法等,「對墨彩控制的基礎,對之後形成的風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幫助。」他回憶道。

  近日,藏淵帶着自己的作品於香港天趣當代藝術館舉辦個人油畫展《味象之境》,是次作品是他濃縮了東方的傳統美學思想,加以自己旅法多年的繪畫經驗的精粹之作。「我認為作為一個作畫的人,同時必須是創作者、觀察者、呈現者和互動者,這些身份之間需要相互交融。」藏淵的作品以絢爛的色彩、模糊的輪廓和爛漫的詩意呈現出奇異的、如幻象般的風景。

  受法蘭西斯培根的影響,他在作品中構築的「空間」打破了既定的框架,賦予它「無限」之感,與此同時融合了中國西北的慷慨豪邁和西方現當代藝術抽象的語言形式,更是向輝煌的唐宋文明表達了敬意,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被評論界認為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豐富性和創造力的又一完美體現」。

  藏淵認為藝術雖然不分東西,但各自表達、傳達意蘊的方式必定截然不同,他認為無論是否將東方傳統的神秘美帶往西方的藝術世界,他自己在法國甚至整個歐洲獲得的繪畫結晶亦有必要帶回來中國。「我希望能夠將多年的精神之沉澱,把時間留在畫布上。」他說。

  畫展以《味象之境》為主題,當中表現了「澄懷味象,以形媚道」,是傳統文人畫作畫之精神,它彰顯著文人畫創作對個體主觀精神世界的尊崇。從西安到巴黎,藏淵將生命態度注入作品中,以人生的歷練為題,經過一遍遍地打磨、提煉、沉澱,並與畫紙上的色彩磨合,以一層層思考累積出生命的極致之作。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