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长廊 > 正文

千餘件遼博藏璽印篆刻 講述治亂興亡歷史變遷

時間:2020-04-16 11:20:02來源:香港文匯報

兩漢-姓名印中的子母印「陳登言事‧陳登」(圖片由遼寧博物館提供)

  璽印在中國有約三千年歷史,不僅體現了中國文字的演化,印章制度的遞變,也反映出中國社會治亂、政治興革、經濟盛衰、民族衝突與融合以及文化風尚的變遷,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中國第一座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目前收藏有1,300餘件(套)璽印類藏品,較為完善地展示了先秦至近代的璽印篆刻。自該館遴選出479件精品,以時間為序,組成「中國歷代璽印展」,系統地展示了中國歷代璽印篆刻的發展、變化,呈現出不同時期璽印的使用方式、鑄造方法和藝術特色。

  香港文匯報記者 宋偉

  是次展覽分為先秦璽印、秦漢六朝璽印、唐宋遼金元璽印、明清篆刻、近現代篆刻五大單元。遼寧省博物館典藏部館員張書慧表示,從戰國至近現代的璽印篆刻作品,涵蓋了古文字、秦漢官制、地名、人名、唐宋官印製度、遼金元少數民族文字、明清文人篆刻流派、近現代篆刻名家等諸多內容,這對研究古文字、各代官制、歷史、篆刻等具有重要意義。

  春秋璽文各具特色

  先秦璽印發端於商周之際,春秋戰國時期盛行,主要作為行施職權及徵信憑證而存在。春秋以後璽印的使用已十分普遍,官璽的形制和文字具有規範性,私璽則更注重便利和美觀,有的極為精工,並出現圖形璽、吉語璽等多種品式。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爭,戰國時形成秦、楚、齊、韓、趙、魏、燕「七雄」,各地區在經濟、社會、政治上皆有隔閡,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字書寫形體。璽印文字反映出此時各地域的差異,同時各地域不同的手工業技術傳統也形成了璽印形制上的差異。

  其中,齊璽多為陰文,文字形體端穩圓活,鑄造風格簡率。燕國長期偏安北方,璽印呈現出鮮明的北方風格,如展品中的「喬受」璽印,璽面為長方形,是燕國氏名璽的重要印式。韓、趙、魏三國於春秋晚期經由「三家分晉」形成各自諸侯國,史書將此三國合稱為「三晉」,「三晉」的璽印風格一致,被冠以三晉系名。「今天所見的戰國私名璽主要為三晉系璽,多為陽文鑄造,質細工精,印邊寬,字口深,以璽面布局沉穩為特點。」 張書慧解釋道。

  兩漢篆刻藝術典範

  秦併六國,以戰國秦系文字為基礎貫徹「書同文」政令,璽印的文字、鈕式趨向統一,與中央集權相適應的官印製度逐步建立,至西漢臻於完備。各級官印的質料、形制確定了嚴格的規範,由此形成延續許久的秦漢印系。東晉至南北朝常出現政權更迭,促使官印篆書走向蛻變,形制不再統一,製作較為粗獷。

  張書慧說,兩漢時期印文篆刻尤其精美,是中國篆刻藝術的典範。官印製度形成了完善的體制,《漢書》、《後漢書》及相關的註釋均有不少記載,在印章的形制、稱謂等方面形成了等級制度,逐漸形成以「龜鈕」和「瓦鈕」作為官印鈕式,印文字形寬博方正,風格莊重的漢代官印特徵。

  私印方面,姓名印廣泛使用,印文陰陽皆備,更有陰陽合為一印,或加四靈等圖案作為裝飾的,進而有多面印、子母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還加上吉語、籍貫、表字等輔助文字,製作、篆刻精美,風格多樣,為歷代私印之最。

  此外,兩漢時期還留存了大量的官私印封泥,是當時印章使用方式的重要物證。在紙張未發明以前,古人多在簡牘上記寫公文等內容,封泥是印章按於泥上作為實物和木製牘函封緘的憑證,是魏晉之前印章的使用方式。

  唐宋官印統一鑄作

  隋再度統一南北之後,在政治經濟制度上實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官印製度與形制亦為之一變,唐承隋制,官印形成了以官署公印為主,鈕式從簡,附着於官印的等級標誌有所淡化,機構公印不再由官員佩攜,個人示信意義基本消失,形制向大型把握式過渡,使用方式由鈐印封泥變為鈐色,向着近代官印製度發展。

  唐代官印的鑄造、管理,各有專署,鑄作官印是中央統一管理,由唐禮部掌給「內外百官銅印」及「魚符之制」。禮部並有「鑄印官」,官印的鑄造需要得到奏准。因此州縣改名需要增設新印,由州縣上奏獲准,再由禮部付給需要一定時間,故而會形成「州名已復舊,而未易新印」的現象。

  宋遼金元的官印製度完全承襲了唐代官印製度,宋代官印鑄造技術精湛、篆字復興,如「神射第十二指揮第四都記」是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的官印,印身表面光滑,銅質較好,印鈕上部刻「上」字標示印文上下方向,印文為鑄造,字腔較深,篆文深刻,線條疏朗。印文中,「神射」是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之後兩浙州兵步軍的稱謂,「記」字指軍隊中的低級將校官印。

  遼金元三代還偶用本民族文字仿效漢字篆體入印。西夏文官印、八思巴文官印、契丹小字押印均是以少數民族文字拼漢字稱謂音,如西夏文官印「首領」是西夏文拼漢字音,並模仿漢字篆體入印。元代印製基本依照宋式,統治者在創製八思巴文後將之以九疊篆的形式鑄造官印。

  從南北朝之後,受長期戰亂影響,私印的使用處於消歇狀態,人們選擇以簡便的手工畫押簽署取代印記的徵信用途。北宋承接唐代社會經濟的強盛基礎,都市商業持續繁榮,在較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印記的優勢顯而易見,它的確定性、鄭重性和不易仿摹且使用方便的特點,是畫押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因此出現了興於宋,盛於元的花押印,用以商業中檢驗貨物時鈐印。

  明清篆刻文人追捧

  清代官印沿用了之前的少數民族文字入印習慣,創滿漢文官印,「齊齊哈爾廂紅旗協領圖記」,是齊齊哈爾鑲紅旗駐防的職官所用,清代滿族軍隊實行八旗制,協領位處將軍、副都統之上,管理其專轄旗分的旗務,並掌管將軍、副都統署內的各司關防,在八旗駐防官制中居於承上啟下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時期石質印章的鐫刻與使用,形成了不以憑信為唯一功能,而以表達個人意趣為主的藝術創作,配合書畫作品,成為形式獨特的文人篆刻。文人篆刻擺脫制印工人的束縛之後,出現了大量的具備文人身份的篆刻家,他們既追求印文的內涵,也注重印面的藝術形式和邊款的刻畫,形成了如浙派、皖派等在書畫史、篆刻史上都有重要影響的文人篆刻流派。

  清代中期的篆刻,丁敬異軍突起,他使用獨居個性的切刀技法,形成了印文線條古拙蒼莽、氣息自然的獨特印風,受到以杭州地區為中心的浙江籍印人的相繼效仿。清乾隆二十六年,丁敬為回贈友人方輔所贈唐墨而刻朱文「密盦秘賞」,從印文結合邊款中,可知「密盦」指的就是方輔。這枚印章印文為典型浙派篆法,邊款內容豐富詳實,體現出文人交往意趣,是清代流派篆刻代表作品。

  明清時期使用的篆刻材料包括玉、石、木、金屬等,文人篆刻家在追摹先秦兩漢篆文的同時,使用不同的印材,追求各自不同的藝術效果。清康熙、乾隆年間,印鈕雕刻題材多樣,技法純熟,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施工於印石體表周圍的淺浮雕,以極淺薄的層次和富有畫意而得名「薄意」。

  近現代篆刻百家爭鳴

  時至近現代,國內出現了徐新周、王福庵等大批篆刻家,其中齊白石所刻印章獨樹一幟,表現出與他人不同的樸拙的篆刻風格,影響到之後的一批書畫篆刻家。展品中,齊白石所刻印章主要以齊白石為齊子如刻印章為主,「雕蟲小技家聲」是齊白石為其三子齊良琨(字子如)所刻印章之一,印身一面刻邊款「如兒寶,白石」。齊良琨自幼隨齊白石學畫,師從陳半丁,以畫草蟲見長。「雕蟲小技家聲」既包含齊白石擅長篆刻與畫草蟲,又包含了齊良琨繼承了齊氏家學之意,表達出齊白石對齊良琨的肯定與期望,可謂舐犢情深。

  在新中國成立後,遼寧省博物館於1964年為籌備「學習毛主席詩詞的書畫篆刻展覽」,曾面向全國徵集此類篆刻作品,眾多篆刻名家鼎力相助,這些篆刻作品體現了時代特色,是近現代篆刻史的獨特篇章。是次展覽亦展示了一批以毛澤東詩詞為內容的現代篆刻作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