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店村民院牆上的瓷片
□馮志剛
1300餘年前的大唐,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一場宮廷夜宴,擅音律的唐玄宗,在一場酣暢淋漓的擊鼓表演后,他對同樣精通音樂的宰相宋璟說:「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其意是稱讚青州石末(陶制拍鼓)和魯山花瓷制作的拍鼓,均為上乘佳品。
這段故事,出自唐代南卓所著的《羯鼓錄》,這是同為音樂發燒友的君臣兩人唯一一次關于瓷器的對話,討論的是樂器。元朝吳萊《明皇羯鼓歌》中也曾記述這段故事「宋公守正好宰相,魯山花瓷聞獻躁」。
備受唐玄宗珍視的花瓷拍鼓,出自魯山窰。魯山窰,也稱魯山段店窰,這個古窰址,位於平頂山市魯山縣梁窪鎮段店村,有千年歷史。瓷窰遺址面積約77萬平方米,窰場南北長1100米,東西寬700米,文化層厚度2—5米。魯山窰燒造瓷種豐富,北方窰口瓷種幾乎都有體現。有唐代花瓷,宋金元時期的鈞釉瓷、汝釉瓷、三彩、珍珠地、白地黑花等。1999年,這個窰址被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山花瓷博物館
大浪河畔古窰址
魯山窰址位於梁窪鎮段店村大浪河畔,這裏丘陵環繞,依山傍水,地下富藏煤田,地表多礬土,制瓷的原料、燃料均可就地取材。
段店村是一處風景尋常的村落,沙河的支流由西向東從村旁流過,段店村直接疊壓在窰址上。村里文物遺存豐富,農田里、村民的院牆上,散落或鑲嵌着各種碎瓷片。
梁窪鎮是千年古鎮,曾名桃花店,據明嘉靖《魯山縣志》記載:「晉太子潛龍嘗避黃墩之難經此,謂桃花殊盛,即稱之。」這裏地勢低窪,后有梁姓人家建宅而居,改稱梁窪鎮。
唐初,之所以在段店村形成重要窰址,除了它有豐富的制瓷原料燃料外,還有個重要原因是它的水陸交通發達。
先說陸路交通,段店村在古代是古魯山至汝(州)洛(陽)孔道上的一站,魯山窰產品可從這裏走陸路南下和北上。《說文解字》稱:「孔,通也。故大道亦謂之通道,今俗語猶雲通衢大道矣。」汝洛孔道是宛洛古道的一段,宛洛古道春秋時稱「夏路」,已經是南方通往中原的要道。漢代古詩有「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唐代詩人儲光羲有詩云:「忽見梁將軍,乘車出宛洛。意氣軼道路,光輝滿墟落。」足證宛洛古道的繁忙景象。北宋國都開封周邊窰業最發達,魯山窰地處開封腹地,這個地帶窰場密集,形成規模驚人的瓷器生產區。在寶豐清涼寺與魯山段店之間,曾有瓷窰連綿數十里,當地有民諺說「清涼寺到段店,一天進萬萬(貫)」。
再說水路交通。魯山窰遺址臨大浪河,大浪河在辛集鄉程村匯入沙河,沙河系淮河上游北側重要支流,歷史上沙河航運發達。魯山窰產品可以走水路向東遠銷。沙河北岸不少墓葬中,均出土過魯山窰瓷器。
1950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專家陳萬里發現了魯山窰,他在窰址採集了一些瓷片標本,有白釉、白釉划花、白地黑花、黑釉和醬釉殘片等。1977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專家李輝柄、李知宴、葉喆民等再次調查魯山窰址,此次重要收穫是,採集到了黑釉花斑殘片30多件,器物種類為拍鼓、缸、罐、壺、瓶等,基本弄清了魯山窰的品種和特徵。
1990年10月至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由孫新民領隊,郭木森、陳彥堂等參加,首次對魯山段店窰址進行了科學的考古發掘,取得了重要收穫。專家們發現,魯山窰址主要分布在大浪河西岸台地上,段店村直接疊壓在窰址上。專家們揭示了該窰址的文化堆積及燒造年代。他們發現,該窰址文化堆積厚兩米以上,大致可分為5—6層,分屬於唐、宋、金、元四個時期。
作為北方重要窰口之一,魯山窰的燒製時間長、遺物豐富、品種齊全,在中國瓷器燒造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世界上多家博物館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均收藏有它的器物。
近年來,為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文物部門對魯山縣磙子營楊南遺址和葉縣常村鄉文集遺址進行了搶救性文物發掘,兩者均地處沙河上游,均出土了豐富的魯山窰器物。
2010年,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楊南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大量宋元陶瓷器,大多為魯山窰產品,還發現3件汝窰瓷片,器形為碗和洗,也應為魯山窰產品。
2006年至200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連續三年在葉縣常村鄉文集村進行考古發掘,這是一處較大規模集鎮遺存。遺物中以瓷器為大宗,其中的唐三彩、青釉和鈞釉瓷器,應為鞏義黃冶窰、寶豐清涼寺窰、汝州張公巷窰等窰口出品,其餘大批瓷器,為魯山窰產品。
唐代魯山窰黃口穿帶花瓷瓶(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暈開千年驚世美
拍鼓是由西域傳入中原的樂器,最初是木質打擊樂器,到了唐代,因制瓷業蓬勃發展,大量拍鼓由陶瓷燒製而成,其實是個中空鼓腔,兩端還會蒙皮。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國寶,名為唐黑釉斑點紋拍鼓,細長的腰鼓兩頭粗中腰細,鼓長58.9厘米,鼓面直徑22.2厘米。鼓身凸起七道弦紋,通體施黑釉,漆黑純凈如黑閃緞的釉面上,潑灑大小不勻的藍白色斑點,如雲霞縹緲,像水墨渾融,靜穆典雅。
這件拍鼓是唐代花釉瓷製品,它釉面上的彩斑裝飾,打破了唐瓷器「南青北白」的格局,暈開了千年驚世的美麗。
唐代有多地出產花釉瓷,故宮博物院的這件花釉瓷拍鼓,究竟是何地所出呢?它在很長時間內一直都是個謎。
1977年,故宮博物院與河南省博物院的工作人員,根據《羯鼓錄》中「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的記載,調查了段店窰址,採集到黑釉斑點腰鼓殘片,其特徵與故宮博物院的國寶拍鼓完全一致,證實了這件國寶確系魯山段店窰製品。在魯山段店窰址中,專家們還發現拍鼓殘片不僅數量較多,還分為大、中、小不同型號,當年的拍鼓產品可稱品種繁多。
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所長任志錄說:「段店窰的花瓷拍鼓,是魯山花瓷中最重要的品種,是唐代貢品。也是魯山花瓷被稱為唐代名瓷的主要器物。」任志錄是《魯山窰調查報告》作者之一,是陶瓷考古研究學者。
2017年10月,「中國魯山窰學術研討會」在河南平頂山舉行,這是中國古陶瓷學會首次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對魯山窰集中研討和交流。作為研討會成果之一,魯山窰被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孫新民宣布為「唐代貢窰」。
唐代魯山窰花瓷製品的重要性,于史有載。唐人南卓《羯鼓錄》、宋人李昉《太平御覽》等文獻中均記載了魯山窰花瓷腰鼓宮廷御用的故事。唐代文獻《唐六典》《元和郡縣圖志》《通典》《新唐書地理志》中對河南道進貢物品記載中,表明魯山花瓷是唐代瓷器中的名品。洛陽及周圍遺址、墓葬,西安大明宮遺址中,都出土過魯山窰花瓷器物,如鼓、盤、碗等。西安洛陽是唐代兩京,這兩地較多出土魯山花瓷,很可能是因兩京「宮里」有較多使用。
唐「花釉瓷」的出現,是當時的一大創舉,它與「唐三彩」「秘色瓷」共稱唐代三大名瓷,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高溫窰變釉瓷。瓷器在窰中高溫焙燒時,釉層和彩斑熔融流動、浸漫,形成二液分相釉層,有的規則排列,有的紋樣不定,燒成後彩斑自然流淌、深淺相間、率意醒目、變幻多端,極富大唐盛世的風韻。
唐代河南燒製花釉瓷器的窰口,主要有魯山窰、郟縣黃道窰、內鄉縣大窰店窰和禹州市下白峪窰等。魯山段店窰的花釉拍鼓,因為唐玄宗的欣賞,成為當年知名度很高的音樂製品。
唐魯山窰花瓷簋形水盂(藏於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
宋金釉彩色繽紛
魯山窰的制瓷歷史,勃興于唐,唐之后仍是釉彩繽紛。無論是原料選取,還是燒製工藝以及產品質量,都有提高。燒製瓷器胎體上減了厚重,造型更精巧,品種更豐富。
北宋魯山窰產品以白釉、青釉瓷為主。白瓷裝飾方法豐富,有白釉綠彩、白釉點彩、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黑口邊等。青釉瓷以碗、盤、缽為主,多為豆青釉印花,主要有水波游魚、雲鶴紋、菊瓣紋和纏枝花卉等。
金代魯山窰,以青釉、鈞釉和黑釉瓷為主。青釉瓷器多在器內或器表刻以花卉裝飾,構圖疏朗,也有的在器表施以豎線或柳斗紋。鈞釉瓷器釉質瑩潤,器表多施以紅斑裝飾。黑釉盞表面滿布油滴、兔毫或醬斑裝飾。
宋金時期魯山窰燒製的青瓷,工藝精良,質地細膩,釉色有天青、豆青、灰青、梅子青等,釉質瑩潤,多具玻璃質感,與同時期寶豐清涼寺窰、汝州、禹州等窰場產品難分伯仲。
近幾年,在魯山段店窰瓷片中,專家們還發現了一些與寶豐清涼寺汝窰瓷器類似的天青釉瓷片,瓷片碎小,但可辨器形有洗、盤、碗、缽等。魯山段店窰與寶豐汝窰有什么關係呢?它與汝窰南北相距僅十餘公里,北宋時同屬汝州管轄,具有相同的地理環境條件,唐代均開始燒製瓷器。1987年,故宮博物院專家葉喆民在魯山文化館,發現魯山窰所出的粉青釉「裹底支燒」槐式方斗杯殘片,他用30倍放大鏡觀察到它的釉內氣泡有典型汝窰特徵。當年尋找汝窰窰址的重要線索,就是汝窰天青釉殘片。葉喆民認為「方斗杯殘片重要意義不可忽視。」有專家因此推測,魯山窰也有可能生產類似汝窰瓷器。
鈞瓷屬於北方青瓷體系,它成功燒製出高溫銅紅釉,是對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一大貢獻。金代是鈞釉瓷的大力發展時期,魯山窰燒製的鈞釉瓷器質地優良,器形豐富,釉色優美。
魯山花瓷的燒造延至元明,漸次繁華落盡,湮沒于脆薄發黃的歷史冊頁之間,留給後人無盡的嘆惋。
2017年10月,在「中國魯山窰學術研討會」上,孫新民說:「通過歷年來對魯山段店窰址的調查與小面積發掘,我們有以下四點初步認識:一是明晰了魯山段店窰的制瓷歷史和產品特徵。二是確定了史料中唐代『魯山花瓷』拍鼓的產地。三是發現了該窰址生產天青釉瓷器的有關線索。四是對于段店窰產品銷售與流通區域有了一定了解。」
迷人的魯山花瓷,已長時間斷燒。有專家認為,恢復魯山花瓷古老的燒製工藝難度很高,不同釉料高溫下會有不同的膨脹系數,冷卻時會有不同的收縮系數,一種釉料覆蓋在另一種釉料上,必須要求兩者熱脹冷縮系數一樣,才能達到好的藝術效果,做到這點很困難。近年來魯山當地政府重視魯山花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為魯山花瓷的研究開發提供了良好學術氛圍和便利條件。當地也有有志之士投身花瓷研究,創辦花瓷文化產業,燒造技術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