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特色旅游 > 正文

石庫門風俗畫\陸小鹿

時間:2019-06-10 13:16:07來源:大公報

  

石庫門風俗畫保存了上海的城市記憶/資料圖片

  中午去看羅希賢畫展。上海陝西北路藝享空間,十平方米的小屋子,約莫展出了二十多幅畫。

  羅希賢是海派連環畫家,擅長描繪上海灘風情,此次展出的是他的石庫門風俗畫。

  每張畫尺寸不大,但畫面內容異常豐富,套用其中一幅畫的題目,就是「螺螄殼裏做道場」。

  這是上海灘的一句歇後語。「螺螄殼」形容空間小,「做道場」形容花樣百出,這句話意思是指上海人善於在窄小的空間裏做出複雜之事。我用這話來形容羅希賢的畫,是想讚許他於方寸之地畫出了弄堂百態,一幅畫就是一幕弄堂戲。

  從前的老上海人,絕大多數住過石庫門弄堂。石庫門,是上海弄堂的一種典型住宅房,因用石頭做門框,用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故得名為「石庫門」。

  住過弄堂的人都知道,狹長的弄堂裏沒有秘密可言,前房後門對着後房前門,水池共用,廁所共用,甚至廚房也共用。真正雞犬之聲相聞,張家長李家短,一舉一動,盡收眼皮底下。

  恨不能早一點搬出弄堂啊!終於等到一天,心想事成,弄堂開始拆除,老上海人欣欣然搬進樓房。住宿條件改善了,可是「房門一關,老死不相往來」的新居住模式,卻又讓人們懷念起從前熱烘烘的弄堂煙火氣息。

  逝去的記憶可以從哪裏重溫呢?這個時候,來看一看羅希賢的石庫門風俗畫,馬上就會熱淚盈眶。那些久違的弄堂煙紙店、老虎灶、裁縫舖、糖果店、修鞋舖……還有各式各樣的里弄場景,充滿潮濕的回憶。

  刷馬桶、生煤球爐、送牛奶、送報紙、買大餅油條、在公共洗水池刷牙、洗臉、洗菜……一幅《早上的石門口》,彷彿一輛時光隧道列車,倏忽將我們帶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上海弄堂晨光。

  下象棋、織毛衣、吃西瓜、開故事會、搖着蒲扇給囡囡扇風、翹腳躺在紅藍條紋軟椅上聽廣播……《弄堂裏廂乘風涼》讓我回憶起遙遠的夏夜。那時的夏天沒有空調,卻有群聚娛樂的熱鬧,每個晚上都是一個盛大的節日。

  「磨剪子嘞──戧菜刀」「棕繃修哇,啊有壞額棕繃藤繃修」「箍桶咯箍桶」……叫賣聲曾經是上海弄堂裏的一道獨特風景線。我童年生活在江蘇南通,此類叫賣聲在南通也聽得到。一幅《弄堂叫賣從早到夜》勾起兒時回憶,畫面無聲,卻恍若聲聲入耳。

  當年,上海弄堂裏的孩子們玩些什麼遊戲呢?在羅希賢的畫作《拆天拆地男小頑》裏,可以看到放學後,男孩子們會聚在一起玩爬樹、捉知了、鬥蟋蟀、玩彈珠、打弓……一幅《女小囡的遊戲》描繪了女孩子們的弄堂遊戲:跳皮筋、造房子、抓麻將牌、打乒乓球……栩栩如生,記憶猶新,這些遊戲我小時候也都玩過。

  石庫門風俗畫,既有人文情懷又具風俗趣味。羅希賢說他是想用這種獨特的形式,來保存上海這座城市的記憶,因為他愛上海,也愛石庫門。

  用畫筆來保存記憶,這是畫家羅希賢的幸福。通過觀展來喚醒記憶,這則是我們觀眾的幸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