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神州风采 > 正文

上海石庫門 重溫建黨艱辛歷程

時間:2021-05-24 13:21:00來源:大公網

  圖:觀眾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參觀。\新華社

  穿梭在上海市中心,由港人打造的時尚地標「新天地」,在那一排排風格獨特的石庫門建築中,每個人都會到興業路駐足停留,重溫中國共產黨初創時期的艱辛歷程。在漁陽里,毛澤東與陳獨秀多次促膝長談,燃起希望之火,逐漸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在樹德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通過黨的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在輔德里,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裏舉辦,公開發表《中國共產黨宣言》,制定第一部黨章,完成建黨。

  近年來,「從石庫門到寶塔山」是內地文化界非常喜歡引用的比喻,來概括中國共產黨初創時期的艱辛歷程。其中石庫門代表上海。上海市文廣局原黨委書記、文管委原常務副主任陳燮君表示,漁陽里、樹德里、輔德里……這些石庫門建築群,見證中國共產黨的孕育、誕生、發展,也已經成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

  「一大」全國黨員僅50多人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召開,當時全國共有黨員50多名。「一大」一共召開7次會議,其中有6次在上海舉行。「一大」通過中共的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決定設立中央局,選舉產生中央局成員,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長期研究黨史和上海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的陳燮君告訴大公報,「一大」會址當年屬於法租界,原址建於1920年秋,與周圍統一風格的建築群統稱樹德里。「一大」召開時,這裏是上海代表之一的李漢俊之兄李書城租住的寓所。陳燮君說,上海在城市建設進行時,對於文物的保護一直非常重視。「一大」會址這樣的建築,不僅是保留,也強調科學管理。原址於1952年修復后建立紀念館對外開放。

  陳燮君提到,「樹德里之前,還有漁陽里」。在上海,漁陽里共有兩處。現在的南昌路100弄2號是老漁陽里所在地,這處石庫門建築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始人之一陳獨秀,1920年來滬后長期居住地,隨他一起南下至此的還有著名的《新青年》雜誌編輯部。

  陳燮君表示,老漁陽里離「一大」會址其實也不遠。這裏還是《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校對和策劃出版之處,也是「一大」后中共中央局辦公地。可以說,這些老建築也見證中國共產黨的醞釀和建立。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細節,1920年5月,一位湖南青年來到上海,除了到黃浦江畔為赴歐洲留學的同鄉送行,他在之后數月內曾多次來到漁陽里與陳獨秀促膝長談。多年後,他同美國記者談起這些談話時表示:「在我一生中可能是關鍵性的這個時刻……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經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這個人就是毛澤東。

  1921年下半年,中共一大召開后,黨的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首先,陳獨秀回到上海專職擔任黨的中央局書記。同時,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也在上海靜安區老成都北路7弄30號(當年的門牌號為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一大」代表李達的寓所內秘密建立。

  陳燮君介紹,李達的寓所也正是中共「二大」會址所在地。這處東西走向的石庫門里弄住宅建築,名為輔德里,磚木結構,建於1915年,至今都被完整保留下來。關於中共「二大」的召開,儘管在資金上得到共產國際的支持,但中國共產黨人卻並不想一切都被「牽着鼻子走」,陳獨秀甚至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有過多次爭執。為了統一全黨意見,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底就開始醞釀「二大」。

  在今天的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內,可以看到1921年11月陳獨秀簽署的第一號《中央局通告》,明確指出:「上海北京廣州武漢長沙五區早在本年內至遲亦須於明年七月開大會前,都能得同志三十人成立區執行委員會……」經過充分醞釀和準備,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正式召開。

  「二大」不知名代表 空白板展示

  目前,修繕一新的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已對外開放。記者在展廳內看到不少珍貴的歷史細節。比如,關於「二大」的12名代表的照片被進行專業修復展示在牆上,有一名代表的名字至今不詳,所以只能用一面空白的玻璃板與其餘代表照片並列。\大公報記者 張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