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 正文

只爭朝夕攻堅急 嵩縣多措並舉精准幫扶,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時間:2020-04-10 13:29:58來源:洛陽日報

  黨旗飄飄迎風揚,花開燦爛綻新顏。曾是河南省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的嵩縣,7.95萬貧困人口脫貧,105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縣成功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6.9%降至2019年年底的1.06%。

  隨着天氣轉暖,嵩縣各級黨組織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對5個未脫貧村、12個薄弱村,實行掛牌督戰,各種幫扶措施正在有序實施,脫貧攻堅進入了最後決戰的白熱化狀態。

  1 築牢黨建堡壘

  讓黨員成為群眾脫貧帶頭人

  黨公克現在真是忙,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正領着貧困戶在養育村育新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香菇大棚內,採摘香菇、制作袋料、打眼栽種、注水澆灌。

  黃庄鄉養育村是嵩縣未脫貧的5個村之一,全村曾有貧困戶176戶541人,截至目前還有8戶19人未實現穩定脫貧。脫貧攻堅戰馬上要收官,該村黨支部書記黨公克身先士卒,組織協調、整合資金、擴建大棚……在鞏固脫貧成果的同時,帶動部分掉隊貧困群眾跟上振興大軍步伐。

  據悉,該村黨支部帶領群眾發展香菇產業,年產香菇80萬袋以上,帶動90余戶貧困戶參加合作社、穩定增收,同時,針對本村多山多丘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又新種植連翹400余畝、板藍根175畝。

  近年,嵩縣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緊跟中央、省委、市委令旗走,牢牢抓緊「河洛黨建計划」這個抓手,持續深化「黨建引領、『三治』並進、服務進村」,結合本地生態優勢,圍繞「縣有龍頭企業,鄉有主導產業,村有集體經濟,戶有增收項目」布局,以「林、葯、煙、牧、菌」五大扶貧產業為發展重點,探索「黨建+」模式,實施「黨組織+公司+基地+貧困戶」「返鄉創業致富帶頭人+合作社+貧困戶」「『兩新』組織帶大戶、黨員能人帶貧困戶、協會帶種植戶三帶抱團」等措施,形成租金、薪金、股金「三金」疊加等利益聯結機制,實現2萬餘戶貧困戶脫貧增收,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抓黨建促產業發展新格局。

  在嵩縣大章鎮東溝村的洛陽天之儂農業有限公司香菇種植基地里,王松鋒同其他幾名貧困戶合夥人正領着員工們裝香菇菌袋。

  東溝村地處外方山區,全村48平方公里,20個村民組,43個自然村。該村群山連綿,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地少林多。近年,縣委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加派駐村工作隊員,鎮黨委主要領導親自抓,縣分包領導掛牌督戰,建成建強了一支團結協作、公道正派、攻堅力強的村級班子,並充分發揮黨員幹部「頭雁效應」,加強黨員思想教育,營造出脫貧不忘黨恩、先富幫后富,黨員致富能手帶頭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的濃厚氛圍。

  王松峰是該村的一名黨員,他家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學致貧,在村黨支部和各項幫扶政策的引領扶持下,他靠個人辛勤勞動光榮脫貧。2018年,正趕上香菇行情好,他就和本村第六小組的幾戶貧困戶商量發展香菇產業,並通過金融扶貧貸款成立了合作社,帶動了附近30多戶貧困戶進合作社務工就業。他2019年種植香菇8萬袋,年收入40多萬元。今年他還要種植10萬袋香菇,帶動更多群眾一起干,一起奔小康。

  黨組織築牢「紅色堡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有了靠山,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黨員致富能人積極作為,帶領貧困群眾共建共享、增產增收,真正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

  2 發展生態產業

  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在嵩縣大坪鄉宋嶺村片區今年剛流轉的3000畝桑樹種植基地里,宋嶺村黨支部書記程俊顯帶領上百名群眾正忙着圍土、鋪地膜,栽種今年的「搖錢樹」。

  嵩縣立足山區丘陵實際,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打造山區經濟發展支柱產業,2019年,當地引進桑蠶產業扶貧項目,當年帶動700余戶農民致富增收。

  嵩縣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說:「我們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給洛陽阡陌桑田農旅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最大優惠政策支持,並通過『黨組織+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讓企業帶動群眾發展桑蠶業,實現致富增收。」

  據了解,為把嵩縣打造成豫西乃至河南省的桑蠶產業特色縣,嵩縣引進洛陽阡陌桑田農旅科技有限公司,以新模式、高起點、全產業鏈服務,通過公司先期墊付資金,發展桑蠶產業。公司分鄉分組進行技術指導,並實行小蠶、中蠶公司共育,大蠶分散養殖,保底價收購等,解除養蠶戶的后顧之憂。下一步,該縣還將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鼓勵該企業積極籌建桑絲廠、絲綢廠,積極打造文化產業園,完善整個產業鏈,助推鄉村振興。

  去冬今春,嵩縣桑樹種植面積1.5萬畝,涉及8個鄉鎮,帶動160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疫情防控期間,縣農業農村局下發了《關于桑苗早春栽植和田間管理的通知》,要求僅用本村人員栽桑作業,分片划段勞動,人與人間隔5米以上,不許扎堆,做好人員登記,上工前放工后做好體溫檢測,如有不適,及時就診。

  近年,嵩縣依託豐富的林地資源,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生態特色產業,以綠色為主色調,把荒山禿嶺變成綠色產業基地。

  目前,嵩縣發展中葯材30萬畝、核桃20萬畝、特色產業7.6萬畝、皂角5萬畝、煙葉1.6萬畝、食用菌1億袋以上,形成了車村鎮、白河鎮、大坪鄉、閆庄鎮萬畝連翹基地,田湖鎮萬畝丹參基地,何村鄉、德亭鎮、黃庄鄉萬畝花椒基地,白河鎮、車村鎮、木植街鄉萬畝山茱萸、板栗基地,閆庄鎮、大章鎮萬畝核桃基地,大坪鄉、飯坡鎮、紙房鎮、德亭鎮、田湖鎮、九皋鎮等鄉鎮桑蠶種養基地,九皋鎮萬畝皂角基地等產業格局。同時,嵩縣縣委、縣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產業扶貧工作意見、產業獎補政策,對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的,按照金融扶貧政策優先放貸,縣財政給予全額貼息。

  生態產業的蓬勃發展,靚化了山川大地,美化了生活環境,增加了群眾收入,「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3 發展立體農業

  讓荒山薄地成為高產良田

  「剛成立合作社那會兒,村里沒有錢,發展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致富刻不容緩,於是我們村『兩委』黨員幹部乾脆拿出自己的錢湊在一起先建了再說,賺了大家都能受益,賠了算黨員奉獻,所有環節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庫區鄉翟嶺村監委會主任石朋章說。

  石朋章所說的合作社就是位於庫區鄉翟嶺村的嵩縣黑土地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于2018年註冊成立,流轉土地35畝建設基地,當地給予大力支持,通過享受項目資金補貼,加上該村「兩委」黨員幹部自籌資金,建成1個晾曬棚、6個種植棚和1個倉庫,前期以種植靈芝、大頭蓋菇、羊肚菌等為主。

  為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生態、高效農業,該村「兩委」黨員幹部到東北等地認真考察學習,引進了大棚黑木耳種植項目,並參考其他地方的先進經驗,自主創新出立體種植模式,把大棚頂棚掛式承重改良成地面托底承重,每根立桿上分7層,每層有一個轉動托架,每個托架可插入4個菌棒。以前一個50米長、8米寬的大棚只能擺下5000袋菌棒,現在改進后,能放下2萬袋菌棒,一年收穫春、秋兩季木耳,一個棚一年能賺8萬多元,既節約了土地,又提高了產量。

  該村黨支部書記石社干介紹,合作社通過「黨組織+合作社+貧困戶」的運營模式,按照「租金、薪金、股金」三金疊加,帶動29戶貧困戶123人參加合作社。2019年,合作社還註冊了陸渾山珍和陸渾春曉山珍品牌,培育出的木耳,裝箱后一斤能賣到50元。去年,該合作社賺了50多萬元,給工人們發的工資就有20多萬元。

  「合作社效益好了,幹部們讓我們也參與進來代種代養,我享受到戶增收項目收益,把錢投進了合作社,這樣我不用出去就能在家門口干活,一天50塊錢工資發着,還能享受分紅,可不賴!」村民石雪靈說起來興奮不已。

  近年,嵩縣大力發展皂角、花椒、核桃等經濟基地,由於經濟林投資大、見效慢,為了促進基地健康發展,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縣委、縣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企業引導農民結合實際,以長短結合、種養結合等形式,實行林下間作套種立體生態產業發展模式,突出「羊妙妙」「奧吉特」「雙孢菇」「鑫豕海」「順勢葯業」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特色種養、精深加工、鄉村旅遊、溝域經濟、富硒農業等,打好「林、果、游」組合拳,形成林畜、林禽、林蜂、林菌、林葯等立體高效農業經濟,形成「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四季游」的新格局,讓土地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達到以葯養林的效果,使荒山薄地變成了高產良田。

  4 促進就近就業

  讓外出賺錢變為居家增收

  走進嵩縣大章鎮扶貧產業園區「兩新」組織洛陽銀利鞋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百餘名工人正分散在各條生產線上緊張有序地操作着。車間門口一條「就業一人、脫貧一家,自勵自強、幸福一生,脫貧致富、感念黨恩」橫幅格外醒目。

  在生產流水線上,龔雪芳正用縫紉機給鞋面扎邊,這是她從大章鎮楊庄村搬到鎮里大鑫福地安置社區后在這裏工作的第三年,之前的幾年,她在村里沒什么事干,在家和兒媳共同撫養着自己的孫子。

  「俺娃子和他爹前些年都去世了,家里頭留個孫子沒錢養活,黨沒忘俺,讓俺和兒媳婦搬到鎮區,廠里老闆心善,讓俺到這兒上班,一年給我兩三萬塊錢,真是俺家的救命恩人。」龔雪芳感激地說。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像龔雪芳一樣滯留在家的群眾有很多。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搬遷群眾正常生活,社區黨支部結合群眾就業需求,全力做好疫情政策宣傳及防控、搬遷安置點扶貧企業復工復產、企業就業供需對接、引導轉移就業等服務工作,開通就業「直通車」,幫助社區群眾穩定就業。

  大章鎮「十三五」期間規劃建成大鑫福地安置社區,並成立了黨支部,為更好服務搬遷群眾后續產業發展,先後流轉土地45畝,建設大章鎮扶貧產業園,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5個,提供就業崗位550餘個,帶動貧困戶就業86人,每人每月增收2100元。

  近年,嵩縣搬遷深山貧困群眾2.75萬人,創新實施安居園、培訓園、創業園「三園」模式,建設安置點67個,建成扶貧車間35個,帶動周邊貧困群眾順利實現家門口就業。

  近日,與洛陽銀利鞋業有限公司一牆之隔的洛陽銘悅服飾有限公司,獲得了來自埃及、加拿大等國共計39萬套價值1800萬元的衣服訂單,現在工人們正在抓緊趕工出活。

  「聽經理說,這批活有1000多萬嘞,這下可有得干了。我算了算,今年好好干,年底能拿三四萬塊錢呢。」搬遷戶王欽峰高興地說。

  目前,全縣各鄉鎮都在積極引進企業,並為企業提供金融貸款貼息、項目建設資金補貼、降低場地租賃金等豐厚的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到搬遷安置點建設扶貧車間,讓群眾既能就近就業,還能照顧家里,從以往的「外出賺錢」變成了「居家增收」。

  在暖暖的春風里,嵩縣脫貧攻堅正在演繹着一個個新時代的新故事。 (羅孝民 呂小偉 王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