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 正文

龍門園區打造洛陽文旅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新標桿

時間:2019-12-13 09:16:31來源:洛陽日報

  文旅融合再發力 「詩和遠方」更美好

  龍門園區舉行龍門古街項目說明會,打造全市文旅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新標桿

    

  10日,「盛世龍門,共襄繁華」龍門古街項目說明會在龍門石窟舉行,來自文旅機構、旅遊餐飲、文創行業等領域代表230餘人參會。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洛陽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要求,要在着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上展現新的更大作為,着力深化融合,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用旅遊的方式傳播文化;加快實現文化旅遊「三個轉變」,用「快來、慢游、長留、緩出」的理念和措施,實現全景引客、全時迎客、全民好客、全業留客。

  2019年,龍門園區圍繞市委、市政府對龍門園區做出的園區、社區、景區「三區」融合發展的定位與要求,緊抓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科學定位發展方向、高起點謀划經營策略,破題推進文化旅遊項目建設,用千年文化打底,用潺潺伊水作墨,用青山綠水着色,用文旅融合作筆,繪就出古風悠悠、盛唐風采、時尚風雅、以文帶商、詩和遠方的「龍門古街」。

  文旅融合 破「繭」而生

  「龍門古街項目說明會的召開,為加快龍門園區推進『三區』融合發展,破解『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打造『詩和遠方的龍門樣板』,促進龍門石窟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該項目將成為全市文旅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新標桿、洛陽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新版樣、文化旅遊的新地標。」在說明會現場,龍門園區黨工委、管委會主要負責人說。

  龍門石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風景秀麗、文旅興盛,每年吸引着數百萬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多年來,龍門石窟的文旅產業發展一直處在「問路」狀態,文化張力得不到發揚,旅遊資源得不到發揮,文旅業態形不成閉環,文旅融合找不到落點,內生動力找不到發力點,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長期「突」而未「破」。2019年,龍門園區科學定位發展方向、高起點謀划經營策略,破題推進文化旅遊項目建設,決心打造龍門古街項目。

  龍門古街項目位於洛陽城南6公里,古都洛陽南北中軸線龍門大道最南端的龍門石窟景區西北服務區。項目擇水而棲,依山而業,總用地面積830余畝,總建築面積15.8萬平方米,商業面積10.3萬平方米。古街的業態布局、文化展示、文旅交流、文化創意、商業分布、遊客動線、旅遊服務、藝術活化、城市書屋、5G覆蓋等項目,規劃有序清晰有致。「文化+旅遊+商業」的發展模式,突出了龍門石窟文化內涵和石窟藝術,把餐飲、住宿、演藝、度假、購物等特色服務配套深度融于文化,將歷史文化與現代元素創新結合,使得龍門古街項目成為活化龍門歷史文化的展示平台,外地遊客和市民的會客廳和后花園。

  盛唐風貌 三大「獨特」

  唐韻古街風貌與整個石窟景區相融共生,「龍門坊市」坊坊相聯、軸線串聯、動靜互補、業態互鑒,空間藝術與商業價值相得益彰,給遊客帶來穿越盛唐的時空體驗。

  鼓樓:迎賓儀式體驗為主題。通過擂鼓迎賓情景秀、凈手禮、唐裝體驗等方式,讓遊客融入情景氛圍。

  數窟坊:數字智慧龍門為主題。通過數字化科技展示,從科技的視角去感受龍門文化。

  牡丹坊:牡丹文化為主題。通過牡丹亭微秀進行串聯,環繞文創商業布局,圍繞牡丹文化,將牡丹元素產品進行文創化商業展示。

  禪意坊:佛教文化與佛教藝術為主題。通過素齋、讀經、賞樂等一日禪生活休閑體驗,感受佛教藝術氣息,體驗禪意文化。

  絲路坊:盛唐絲路文化為主題。通過天幕場景變幻、天氣模擬等科技手段,再現絲路貿易場景,讓遊客深入感受絲路異域文化風情。

  九雅坊:文人雅致藝術為主題。通過觀賞文創展陳,感受藝術大師創作,體驗主題民宿;飲酒品茶,聽棋子、落燈花,品味生活,享受九雅之趣。

  樂舞坊:盛唐傳統舞蹈藝術為主題。通過唐朝時期的宮廷樂舞藝術,以舞蹈藝術演藝帶動遊客互動體驗。

  鍾樓:龍門祈福還願為主題。通過古朴的敲鍾儀式,營造虔誠的儀式感,將佛教藝術中的祈福儀式與文創化相結合,營造龍門祈福文化儀式感。

  珍饈坊:民俗特色文化為主題。通過街區外部巡遊、街道美陳設計、景觀小品打造、商舖店員聯動,一鋪一品一故事,以餐飲美食展現餐飲文化的變遷史。

  文庫坊:龍門文化藝術傳承為主題。通過設立書院研學教育基地,將傳統文化進行傳遞,給予傳統文化新的活力。

  此外,龍門古街項目還有三大獨特之處:

  盛唐風貌祈福發願地。龍門石窟是歷代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該項目的建築遵循了唐風建築風格,體現盛唐風範,又融入了里坊街巷市井風情,古韻今風完美體現。

  全面植入園林景觀,營造商在景中興的雅致。用一組禮儀建築強調歷史軸線,布置出具有龍門傳統特色的商業街區里坊,作為從現代都市到歷史人文的景觀上的過渡,在功能上作為旅遊產業配套,讓觀景為商業經營提供綠色背景,形成人在景中游,商在景中興。

  「景—城」空間有機銜接,營商空間巨大。龍門古街項目位於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上,洛陽隋唐都城的中軸線上有著名的七天建築,即,天闕、天街、天門、天津橋、天樞、應天門、天堂。天闕(伊闕)即為龍門古街所在地,為中軸線最南端,也是洛陽歷史軸線上起着承前啟后作用的一段。從市區沿龍門大道南行,穿越的是現代城市空間,進入西北服務區的龍門古街,就是走在歷史的軸線上。

  揚帆起航 再譜新篇

  今年以來,龍門園區堅持實施「文化+」「旅遊+」戰略,以靜雅悠然的中華文化體驗,作精緻高端的商業業態,塑經典傳承的龍門古街,促進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結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突出注重產業結構調整與發展,從核心景區提質,到文旅產業提速。從文旅融合提效,到商業布局完善。從「三區」融合發展,到園區產業集聚,奮力把龍門園區打造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生態文明之區」「文旅融合之區」「宜居宜業之區」「傳承創新之區」。

  風勁帆滿圖新志,激情滿懷再出發。

  龍門園區黨工委、管委會主要負責人表示,按照市委全會要求,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十屆十次全會部署要求,持續抓好傳承,持續活化歷史文化資源,在實現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上擔當作為,在奮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上做出新的更大作為。

  下一步,龍門園區將化動力為行動,化藍圖為現實,着眼于保護優先、全域旅遊、三治並進,進一步實施生態融合、業態互補、文明共建,使「三區」融合得到長足發展。同時把以人為本、統籌城鄉,傳承歷史、弘揚文化,尊重自然、綠色低碳理念融入龍門各項工作當中,全力將園區推進到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為促進園區經濟社會一體化繁榮,奮力打造「詩與遠方的龍門樣板」,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展現新風采。 龍宣 文/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