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 正文

撞拜寄、回娘屋、舞龍舞獅……雨水節氣民俗哪些與洛陽人有關?

時間:2019-12-13 09:08:47來源:洛陽網—洛陽晚報

  雨水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於「七九」中。此時,油菜、冬小麥普遍返青,對重視農事的古人來說,雨水無疑是一個影響收成的重要節氣。古時,生活在洛陽的人安排了哪些民俗活動,來慶祝雨水節氣的到來?咱們一起來聊一聊。

  降雪變降雨,雨水漸增多

  雨水是緊隨立春之后的節氣,在每年2月19日前後到來。雨水節氣有兩個含義:一是由冬季降雪變為春季降雨,二是降雨增多。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雨水節氣的到來意味着春風將吹遍大地,冰雪消融,就連北方的空氣也開始變得濕潤,處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雨水節氣未必下雨,但該節氣過后,雨水將逐漸增多。

  此時,油菜、冬小麥等普遍返青,對水分的需求較大,但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雨水節氣到來時,華北、西北及黃淮地區的降水量一般較小。「雨水」二字,表達了古人對降水的期盼。

  二十四節氣與農耕息息相關,古時,人們會根據雨水節氣前後的冷暖、降水等情況,預測之后的天氣變化,以此指導農事,總結了「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穀雨」「冷雨水,暖驚蟄」「暖雨水,冷驚蟄」「雨水東風起,伏天必有雨」等農諺。

  重視農事的洛陽古人,此時開始植樹備耕

  撞拜寄、回娘屋、舞龍舞獅……雨水節氣的民俗豐富多彩。

  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帶的雨水節氣民俗。已出嫁的女性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還需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雨水節氣到來時,在大部分情況下,春節剛過去不久,年味尚存,又臨近元宵節,有些地方就流行舞龍舞獅。據說,龍的數量不同,舞法也不一樣,如表演二龍戲珠時,只有一個龍珠,兩條龍時而並列,時而相向,變化多端,十分有趣。

  在一些地方,雨水節氣富有人情味。資料顯示,在川西民間,雨水節氣到來那天,天剛亮,大路邊就有一些年輕婦女,牽着年幼的兒女,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人。

  當有人經過時,她們會攔住對方,無論男女老幼,都讓年幼的兒女給其磕頭,給對方做干兒子或干女兒,稱為撞拜寄,希望孩子能夠健康長大。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我市著名民俗學家劉百靈曾寫過一篇《漫談二十四節氣——潤物無聲話雨水》。他在文章里寫,雨水節氣,洛陽民間開始進行植樹和「倒糞」等農事活動。在重視農事的洛陽古人看來,雨水節氣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

  雨水節氣過后,氣溫開始回升,土壤中的水汽上升,凝聚在土壤表層。加上此時空氣濕潤,天氣暖和而不燥熱,非常適合萬物生長。農諺說:「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每到此時,勤勞的洛陽古人就會開展農事活動,以換得秋日里有好收成。

  雨水節氣民俗,提醒人們順應天時

  「農耕文化都是結合天時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雨水節氣對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具有提醒意義。」家住老城區柳林街的王國峰如此解釋。熱愛傳統民俗文化的他,對二十四節氣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他舉例,雨水節氣在立春節氣之后,是一個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節氣,就好比冬天有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一樣,雨水節氣到來是春天來臨的一個標誌——陽氣上升、陰氣下降。

  為了順應天時,民間要舉行鬧元宵等活動。王國峰說,這些活動都是希望人們能充分動起來,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生命注入力量。

  「出於體現生命活力的目的,雨水節氣的關注點更多是擁有未來的孩子和年輕人,鼓勵他們走到戶外活動,健康成長。」王國峰說,這體現了人們對未來的關注和期盼,這也是雨水節氣的重要特點。(洛陽晚報記者 李雨璐)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