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 正文

研學活動吸引更多海內外師生感受黃河文化

時間:2019-12-10 10:16:47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12月8日電(記者桂娟、李文哲、馮碧簫)「在博物館親眼看到了文物上的方格網紋、羽毛紋樣,很震撼。」這是台灣新竹清華大學研究生廖偵妙第一次回到祖籍河南洛陽,這座十三朝古都的風貌讓她倍感親切。她說,研學旅行讓書本上的知識生動了起來。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洛陽市人民政府6日啟動「大黃河研(游)學旅行」活動,當天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舉行的啟動儀式吸引了來自洛陽、台灣等地的200多名師生參加。

  「黃河文化不只存在於書牘中、字畫間、遺存里,它更是流動的。希望借助研學旅遊的新形式,將其更好地保護、傳承、弘揚。」洛陽市副市長陳淑欣說。

  當前,河南省沿黃各市正積極挖掘、整理、開發一批研學資源,打造中國黃河文化旅遊新亮點,如洛陽市今年7月已授牌首批17家「洛陽市研學旅行基地」。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李延慶說,不僅要把客人請進來,更要把黃河故事、中原故事講述好。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學生正在進行文物修復體驗。新華社記者馮碧簫攝

  「在旅遊的過程中能學到新知識,這種體驗很開心。」印度尼西亞中學生金承炫來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多媒體教室,和同學們一起體驗文物修復。

  「有些海外學生是第一次來到中國,更多的是第一次來到河南。」河南省華僑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副秘書長鄧東平說,希望他們把這次遊學的所思所想講給自己的親人朋友,成為文化交流的小使者。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河南省下一步將打造一批既能體現黃河文化特色,又能賦予時代價值,融教育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大黃河研學產品。

  「研學旅行將知與行並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實踐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薛保紅說,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從感知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開始,認識社會、感悟文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