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旅資訊 > 正文

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 故宮辦規模最大明清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20-10-13 21:14:43來源:大文新聞網

  (大文新聞網記者 江鑫嫻)「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國明清史國際學術論壇」12日在故宮博物院舉行,以線下和線上形式進行,美國、加拿大、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專家學者以提供論文或視頻發言的方式參會。

  這是歷年來明清史研究規模最大、涵蓋領域最廣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參會專家學者近200人,收集論文160餘篇,涵蓋了明清史研究的各個領域。

  據了解,論壇包括五個議題,分別為明代國家治理研究、清代國家治理研究、明清中央與地方研究、宮廷建築與藝術研究、明清文物典藏研究。專家提交的論文研究領域,涉及都城營建、邊疆治理、明清財政、邊關貿易、職官制度、宮廷檔案、建築遺址、宮廷歷史、學術史、典章文物等。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故宮博物院將做好明清歷史研究,從歷史規律中把握髮展趨勢,從歷史傳統中汲取文化基因。堅持大歷史觀,跳出「自我」的圈子,把故宮及其收藏的文物放在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的大視野下加以研究,不斷拓展和完善故宮學術體系,加強故宮學研究與明清史研究的相互聯繫、不斷促進、共同發展。

  故宮博物院教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朱誠如作《紫禁城與王朝氣象》的主題學術報告。報告中指出,都城是國家的政治、軍事中心,皇宮是王朝的中樞之地。建宮定都向為國之大政,影響王朝的歷史命運。紫禁城肇建於明朝「永樂之治」,定格於清朝「康乾盛世」,紫禁城的歷史命運與王朝盛衰密切相連。明成祖朱棣為了維護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力排眾議,肇建紫禁城遷都北京,從天子戍邊這一歷史選擇,深刻影響明清兩朝的歷史走向。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以百餘年時長,通過修繕、擴建、添建、重建,翻新舊日的紫禁城宮殿,最終定格今天紫禁城的基本面貌,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和世界物質文物文化瑰寶。並借助紫禁城這一宏闊的歷史平台,創造出一個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康乾盛世」,使多民族統一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

  該論壇由故宮博物院聯合中國歷史研究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和旅遊部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共同舉辦。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