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A级景区 > 正文

實景演出《桃花源記》 再現世外桃源

時間:2019-06-21 11:50:56來源:大公網

  

  文\ 傅春桂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元雜草,芳草鮮美,落英繽紛。」1600多年前,陶淵明寫下千古名篇《桃花源記》,給世人編織了一個「世外桃源」的美夢。

  位於湖南常德的桃花源景區,久負盛名,聞名遐邇。三月的桃花源,桃花夭夭,阡陌縱橫,一派田園風光,美不勝收。近日,《桃花源記》實景演出精彩上演,以景區內秦溪為媒介,通過畫中游的浸入式觀演模式打造了首個河流劇場,真實還原了陶淵明筆下 「世外桃源」。

  田園牧歌  農耕畫卷

  三月末,應邀參加常德市舉辦的桃花節暨開犁典禮。陽光下的桃花源,桃花夭夭,灼灼其華。

  因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千百年來,這裏咸集無數文人墨客,孟浩然、王昌齡、王維、李白、杜牧、劉禹錫、韓愈、陸游、蘇軾等都在此留下珍貴的墨跡。

  入夜,游秦溪,觀看大型溪流實景演出《桃花源記》。

  河面上,一輪皎白的明月,像一個光鮮的瓷盤,嵌在河水中。抬眼望去,一河霧霽,如裊裊飄拂的輕紗,更似擺動的蟬翼,迷幻的燈光在薄霧中溫暖地瀰漫開來,有如銀河中的星雲,滿眼璀璨。河水在月光的照射下,寧靜,安詳,不時有漁人划船而過,頓時滿河盪漾着七彩粼光,着實美不勝收。

  船往前行,一幅《桃花源記》中漁樵耕讀的寧靜,有如濃縮了四季流轉的山鄉生活畫卷豁然出現在眼前。

  燈光所照之處,一片歡騰勞作景象。

  看似無垠的田野,到處是無憂無慮穿着朴素的人,男人女人,青年壯年。有人手持犁鏵,吆喝着牛在耕地;有人推着小木車,往田里運送肥料;有人翻地,有人鋤草,有人在往河里趕鴨趕鵝。

  有年輕女子送來茶水和點心,勞作的人接過女子遞上的茶水或瓜果,微笑着點點頭,然後目送她們離開。

  有孩子在田野戲嬉,打鬧聲不絕於耳。不遠處傳來山歌,山歌高亢悠長,人們停下手中的活計,抬頭瞭望,並用衣襟扇着風,一派悠然自得。

  庄稼在瘋長,轉眼進入秋天,滿坡一片金黃。有人喊豐收了。還有人喊開鐮了。人們開始收穫庄稼,一堆一堆的糧食堆放在路邊,牛在悠閑躺着,狗跟在人前人后亂蹦。船上坐着采菱的桃花女,船周圍是一河的鴨子在戲水。遠處傳來孩子們的讀書聲:「人之初,性本善……」

  再往前走,便見遠處燈光下,隱隱約約看到清澈一道河灣,灣上長滿了桃樹,桃樹上桃花燦爛。桃林中,一池一池的清泉,籠罩在裊裊煙霧中,數十個桃花小妹,在月光與林泉中濯凈世間污濁。那些洗浴的女子,在浴池中或站,或躺,或坐,或梳理頭發。倩影綽約,宛若仙女下凡。

  對岸幾十個妙齡少女,端着木盆,手拿棒槌,像一窩喜鵲叫喳喳似的在洗衣,洗衣女子大膽而熱烈,不時將手中的手絹或布兜丟向遊人,還有幾個洗瓜果的女子,將瓜果拋向船上,有人伸手接了,放聲歡笑。

  當遊人沉浸在這種純朴的農耕場景時,落英繽紛般的花雨從天而降。不計其數紅的,粉紅的,紅白相間的桃花瓣,像天女散花一樣飄盪在秦溪河上空,頓時,秦溪河像是舉辦花浪飄舞的盛宴。林盡水源,漫天花雨中再次遇見桃花小妹,她們與這落英融為一體。此時,《山邊水邊》的旋律在「桃花雨」中吟唱,遊人忽覺是幾生幾世之前,見過這片十里桃花。

  2.5億打造河流劇場

  秦溪是沅江南岸的重要支流,《桃花源記》記載,武陵漁人就是尋着秦溪,誤入桃花源的。

  秦溪全長4.6公里,水流平緩,河水清澈,岸上隨處是桃樹桑竹,仿秦代的民居農舍點綴在桃樹桑竹中。由演員扮演的秦民,在不同的民舍里讀書,喝擂茶,聊天,操持家務。河邊,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人,或閑釣,或捕魚,或修理農具,有牛羊在岸邊吃草或憩息。置身秦溪的夜晚,遊人感受到的是秦時文化、田園風光。「秦人、秦風、秦貌、秦趣」在一條不足10華里的溪中還原,讓遊客恍以為自己就是當年陶令筆下的武陵漁人。

  投資2.5億精心打造的秦溪是世界首個河流劇場,《桃花源記》描繪的世外桃源畫面,被濃縮成18個場景,鋪展開360°全景式生活畫卷。從「武陵漁人」張網捕魚的勞作,到「牧童短笛」悠遠的牧歌;從「洗衣對歌」鄉間生活,到「農耕畫卷」的豐收景象;從「村舍夜話」鄉野趣事,到「水上婚禮」的奇特婚俗;從「私塾童趣」的玩鬧學堂,到「桃花源記」的眾人合誦;從「林泉沐浴」的少女清純,到「落英繽紛」壯美畫面。讓遊人在1.5小時溪流泛舟之中靜心領略兩岸的震撼畫面,重現千百年華人心中魂牽夢縈的夢幻場景。

  常德桃花源,陶淵明筆下正源

  三月桃花紅十里。桃花山上,萬畝桃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放眼望去,桃花山像是被染過似的,一片粉紅。走進桃花林,陣陣花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桃花在嫩綠葉芽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嬌艷可人。遊客賞花聞香、弄姿自拍,如痴如醉,流連忘返。

  「我看了幾處桃花源,雖然各有特色,但真要說哪個桃花源才是陶翁筆下的正宗,我看還是常德的桃花源。」一位叫陳素新(音)的新加坡遊客對記者表示。

  桃花源位於湖南常德市西南34公里處,始建於晉,初興于唐,鼎盛于宋。 

  桃花源歷史文化悠久、底蘊深厚。有始建於唐初的靖節祠,祠內立有陶淵明石像,祠堂正面壁上嵌有清咸豐年間石刻《桃花源記》。有唐代劉禹錫題、明代趙賢書、清代余良棟立的「桃源佳致」碑。有宋代徽宗皇帝御書的「桃川萬壽宮」匾額。有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御碑亭,亭內刊刻乾隆皇帝題寫桃花源的御制堂詩2首。有歷代吟詠桃花源的《桃花源集》《桃花源志》等著作45卷,韻文2000多首,楹聯107副,字畫600多幅。

  桃花源文化兼修並蓄、個性獨立。常德桃花源雖緣起于《桃花源記》,卻因不同文化元素的相繼注入與融合,又極大地豐富了其原有的文化形態。早在1600年前的晉朝,道教文化已在桃花源扎根,唐朝時期與峨眉、武當、南岳齊名,享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譽,是全國僅有的五個洞天福地共存地之一。

  還原農耕文化,打造休假聖地

  桃花源景區閉園三年,對景區進行了徹底升級改造。着力打造了「桃花源『6+1』」(秦溪、秦谷、桃花山、桃源山、五柳湖、桃花源古鎮及一台大型山水實景劇)核心項目,3年總投資202億元建設10個項目,其中基本完工的項目7個,投資152億元。

  在保留完善原桃花源景區的基礎設施外,還對景區進行了擴容,特別是景區建設了60多棟民宿隱藏在青山綠水間,700個床位能應對遊客需求。「桃花源要打造的是世外桃源休假聖地。」桃花源旅遊管理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伍彩霞說。

  未來的常德桃花源景區圍繞休閑度假這一目標,還會加入全息動畫、3D特效等新科技展現方式,給遊客營造穿越感。目前,投資600多萬建設的景區導向系統平台即將上線,計划建設秦溪十里風光帶,重現桃花源農民日常耕種勞作的場景,增加互動項目,增加遊客白天遊玩的樂趣。

  為了打造《桃花源記》描述的原生態式的文化場景以及獨具特色的常德桃花源文化IP,常德桃花源景區把原先遷出去的原住民雇佣過來,繼續種農田、養花草、喂牛羊等,以此增加生活氣息,把農民的日常起居項目化,春耕夏播、秋收冬藏,四季農民做什么都會在這裏展示。景區還提供場地給遊客長期體驗,吸引重遊率,培養遊客忠誠度。同時,細化增加景區新產品,打造研學旅遊、親子遊、養生游、健身游等產品。計划把桃花節打造成中國女孩的成年禮,賦予景區更多的文化印記。

  桃花源古鎮:夢里中國,傳世古鎮

  毗鄰桃花源景區打造的桃花源古鎮,佔地面積約1600畝,建築總面積約70萬平方米,整個古城嚴格按照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進行規劃設計、規劃,與雲南楚雄的「彝人古鎮」及重慶長壽的「長壽古鎮」列為最具特色古鎮。

  古鎮具備「吃、住、行、娛、購、游」六大旅遊功能要素,不僅設有大型餐飲、瀟湘特色小吃、廟會小吃;更有特色五星級酒店與傳統四合院客棧及特色旅遊商品街,匯集四方精美商品;特別是古城獨具特色的綜藝表演、大型人文主題公園、桃花廣場、奔月雙塔、古戲台、廟會廣場、城隍廟、文廟、錢庄、鏢局、望湖亭、古吊橋、桃花溪、五柳河、城門樓、入口主、次牌坊等各類休閑遊樂設施讓人流連忘返;在居住功能上不僅有北方四合院、南方一顆印、六合同春的傳統建築形態,而且還同時配套規劃有高品質住宅。

  因陶淵明魏晉「名士風流」的影響,桃花源古鎮更是體現了以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的風格,是仕隱文化象徵,更是全球華人向往的田園詩、理想地、中國夢所在。當然,也是當代都市人、成功者寄託情懷、寄「隱」為樂的首選。

  (桃花源景區供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