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而今,山不在高,有網則名。
在長沙,千年岳麓山、網紅馬欄山,世人皆知,唯獨還有第三座山「書堂山」還養在深閨。
其實,這座山也是一座千年名山,坐落在雷鋒家鄉的望城區,原名叫做筆架山。1400多年前,我國著名書法家歐陽詢就在這裏生活了12年,成就一代楷聖。後人為了紀念他,更名為書堂山。
歐陽詢無恙,當驚「望城」殊。11月22日,「老長沙·新味道」第二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在這裏開幕。書堂山下,「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眾多當代著名作家、書法家齊聚楷聖故里,感慨時代變遷,感嘆望城發展,現場揮毫,激揚文字,文氣繚繞,再現跨越千年的「曲水流觴」。
岳麓山,馬欄山,書堂山,三山都是文化高地。長沙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剛表示,將奮力打造「三個高地」、主動擔當「四新」使命、落實五項重點任務,以此次盛會為契機,凝聚廣大文化界名家之力,努力書寫新時代的「三絕碑」。
借網圖騰,「書堂山」一定是一個新的網紅打卡地。
一座山
從走向古代絲綢之路的銅官窰文化,到歐陽詢書法文化,到影響當代中國道德建設的雷鋒精神文化,充分證明望城是一塊沉積着厚重文化,也成長着現代文化的厚土。
書堂山既非大山,亦非高山。但誰又能否認,其煌煌煒煒,是一座氣象斑斕、犖犖大端的文化「深山」,堪為好古敏求者騁目而仰望之。
筆溪詩意何處尋,隴上雅韻看書堂。在今天的長沙望城,文人雅集的盛會再次上演。
「書堂山」書法周開幕式上,86歲高齡的王蒙先生坐在台上侃侃而談,分享關于寫作「每一個細胞都在跳躍,每一條神經都在嘚瑟」之樂趣。4年前,他受邀參加了首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活動,這次再臨望城,以《文字、文學與文化》為題帶來一場高水準的文化盛宴。
王蒙先生的坐鎮實際上就是一種昭示,「書堂山」絕對是一方充滿文化魅力的聖山。
緣起楷聖,文撼書堂。在雷鋒大劇院,第二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書法美術作品展還展出當代作家書法作品120幅、美術作品43幅,集中展現了當代文人多思、進取、擔當的精神,彰顯著地域文化特色。
蘭亭沒有《蘭亭集序》不會吟誦千年,岳陽沒有《岳陽樓記》不會名揚天下,湘西沒有沈從文、黃永玉,鳳凰古城也只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從舉辦的兩屆書法周來看,先後有二百多位當代文化學者來到望城,蘇士澍、王蒙、歐陽斌、白描等眾多文化名人造訪書堂山,不論是作品還是文章,都留存此地,50年100年之后,在這上千幅作品中,可能也會誕生《蘭亭集序》《岳陽樓記》這樣的名篇。
據了解,以後望城還將建歐陽詢書法院,久遠的文明穿越千年,楷聖文化的魅力必將在此傳承延續。
一座城
望城自古以來文脈流長,素有「書畫之鄉」「屈賈之鄉」「陶瓷之鄉」等美譽。
「深厚的文化積澱,賦予了望城打造文化高地的強大自信。我們要將楷聖故里書堂山打造成為展示湖湘文化的新窗口、中國文人書法的大本營。」望城區委書記劉擁兵表示,為積極響應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號召,進一步擦亮「楷聖故里」書堂山這張文化名片,時隔四年,「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活動再次回歸。
「文化活,紅色文化、古色文化等競相繁榮發展,望城才會記得住鄉愁,經得起咀嚼和回味。」劉擁兵說,望城已經進入內外兼修、建管並重、量質齊升的城市發展新階段,必須按照「四精五有」要求,建設生態智慧活力的宜居城區,在真抓實干、齊抓共管中勇擔城市工作新使命,加快構建一江兩岸比翼齊飛、三區一園協同並進、產城人景深度融合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裏挑一。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一個城市的根、一個城市的獨特滋養。在基礎設施和硬件配備日益趨同的今天,城市的特色被消弭,而文化是一種「救贖」,是使一個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一張特有名片。望城的決策者們顯然意識到這一點,持之以恆地用文化來凝聚人氣,用文化來傳承創新,用文化來助推發展,以「文化」為魂,不斷提升城市「軟實力」,將雷鋒家鄉打造成文化高地。
「歐陽詢在中國文人心中位置是很高的,望城舉辦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通過對書法文化的挖掘,對書法藝術的學習,培養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也是意義深遠的一件事。」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黨組副書記王躍文表示,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研究書法也是文化溯源的過程,更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近年來,望城不斷讓文化「走出去」,通過「感知中國——湖南文化走進法國、芬蘭、德國」等3次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不斷「輸出」望城文化。2019年5月13日,銅官窰入選「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預備名單,成功加入「海絲」申遺城市聯盟,助力「海絲申遺」。望城的銅官窰、剪紙、皮影戲等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了望城對外經濟和文化交流的使者。
特別是今年以來,望城全力推進「三區一園」建設,其中「三區」中的銅官片區圍繞「萬家文創、千億產業、百億稅收」,以「黑石號」及古窰遺址為魂,新華聯、銅官古鎮及生活小鎮為「雙核」,帶動湘江沿岸太豐垸、書堂山、郭亮陵園等「多點」整體推進,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創高地,望城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未來可期。
「老天爺眷念,老祖宗留下,老一輩拼搏,為望城留下了厚重的歷史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劉擁兵表示,現在的望城干群正齊心協力謀求高質量發展,「這個過程既有奮鬥的苦味、創新的香味,也有生態的鮮味,更有奉獻的甜味!」
一方人
如果說「望城速度」概括了望城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那麼「望城品質」則賦予這個新城區更多精神內涵與文化內核。
望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姚建剛表示,以雷鋒精神為代表的道德高地、以楷聖故里為代表的藝術高地、以銅官古鎮為代表的創意高地、以當代藝術為代表的文化高地,構成了「望城品質」的關鍵詞。
「望城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這裏是雷鋒家鄉、好人故里、道德的高地;這裏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銅官窰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這裏留下了歷史先賢的足跡,屈原、賈誼、杜甫、歐陽詢等等,每一個先賢就是一個時代的高峰,他們都曾經在此高高矗立。」姚建剛表示,歷史文化在於傳承,也在於創新,在不斷地傳承發展中,豐富城市的文化底蘊,迸發生命力與活力,從而助推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
近年來,望城以廣植雷鋒元素、開展學雷鋒活動、培養雷鋒傳人為抓手,「雷鋒家鄉」「首善之區」「道德高地」享譽全國,形成了「出了雷鋒學雷鋒,學了雷鋒出雷鋒」的獨特社會現象。
歐陽詢在書堂山筆耕12年,留下了許多歷史遺存。兩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的成功舉辦,紀念歐陽詢誕辰1460周年中國書法名家特邀作品展等品牌活動,更讓書堂山聲名遠播,成為中國書法文人向往的藝術高地。
銅官窰是世界釉下多彩的發祥地,開闢了「海上陶瓷之路」。近年來,望城着力打造千年陶都文化品牌,促進陶瓷產業與文創旅遊深度融合。以銅官窰遺址保護、傳承和復興為己任,修復了譚家坡龍窰,建設了銅官窰遺址公園,引進了新華聯等重大項目,吸引了一批「銅飄族」來銅官創業,形成了日用陶瓷、工藝美術陶瓷、建築陶瓷、工業陶瓷等全面開花的狀況,成為長沙創新創意新高地。